奧巴馬贏大選 繼任美國下屆總統

人氣 154

【大紀元2012年1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綜合報導)美國現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作為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在11月6日的全美投票中,以332張選舉人得票勝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贏得本次大選,即將連任下屆美國總統。

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生於1961年8月4日,是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也是第44任美國總統(現任),為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首位同時擁有黑(盧歐族)白(英德愛混血)血統的總統。

1961年奧巴馬出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分別在印尼和夏威夷度過。1991年,以優等生榮譽從哈佛法學院畢業。1996年,當選伊利諾州參議員。2000年,競選美國眾議院席位失敗,後一直從事州參議員工作,且於2002年獲得連任。2004年,在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因此成為全美知名的政界人物。同年11月,以70%的選票當選代表伊利諾州的美國聯邦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第五位有非裔血統的聯邦參議員。

2007年2月10日,奧巴馬以側重完結伊拉克戰爭及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制為競選綱領,正式宣佈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贏得民主黨初選,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主要政黨提名的非洲裔總統候選人,並於11月4日正式當選。

美國現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11月6日的美國總統大選投票中,獲得332張選舉人,贏得本次大選。(製圖:大紀元)

奧巴馬就任總統後,全面實施恢復美國經濟的經濟復興計劃,對能源、移民、公民醫療保健、教育、稅政等領域進行變革;軍事上主張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並向伊斯蘭世界表示友善而非以武力相伴,還和核武大國俄羅斯簽署削減核武器的《布拉格條約》。2009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2010年,發生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使他面臨執政能力的嚴峻挑戰。

早年生活 – 從無望頹廢到找尋理想

奧巴馬身世複雜,與不同地方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過。1961年8月,他出生於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2歲時父母離異,6歲與母親隨繼父遷居到印尼首都雅加達,並在當地的一所小學就讀了兩年。四年後他的一家又回到夏威夷,與外祖父母住在一起。1979年後,他隨母遷居美國本土。

青年時期,奧巴馬因為自己的多種族背景,很難取得社會認同。十幾歲的他成了一個癮君子,他和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家境是貧窮的,膚色是被人嘲笑的,前途是無望的,成功的道路曲折得連路都找不著。他過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愚蠢的事,比如逃學、吸毒等,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小子」,曾以吸食大麻和可卡因來「將『我是誰』的問題擠出腦袋」。給青年的他帶來深刻影響的不是他的父母親,而是他的外祖父斯坦利‧埃默‧鄧漢姆和外祖母斯坦利‧安‧鄧漢姆;媒體同時還披露著名黑人詩人、記者和美國左翼活動家法蘭克‧米歇爾‧戴維斯也是深刻影響青年奧巴馬的人物,1960年代戴維斯就成為奧巴馬家裏的常客。

到達美國本土後,奧巴馬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西方學院求學兩年。之後,轉至紐約市的哥倫比亞學院,主修政治學及國際關係,於1983年取得文學士學位。1985年,他遷往芝加哥,協助當地教堂為窮困的居民組織好職業訓練。1988年他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主修法律。1990年2月,由於被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的首位非洲裔美國人主席。1991年他在哈佛獲得了「極優等」法律博士,之後又回到芝加哥,並主持了一次選民登記運動,為民權邁勒‧B‧G律師事務所工作。他在1993年至2005年競選聯邦參議員的12年中,一直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職憲法講師。

1992年,奧巴馬與同校的米歇爾‧魯濱遜結婚,兩人供職於芝加哥的同一家律師事務所。

政治理念

奧巴馬的執政理念在他2009年的就職演說中得到充分體現。他肯定並自信美國依然是當今世界上最繁榮、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但由於國內、國際仍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有些問題,如經濟,還異常嚴峻。但他特別強調這種局面是可以扭轉的。他認為,美國的民主、自由、機會平等等理念是國家強盛的保證,這種理念比強大的武力更重要。在他的執政思想中,歷史觀是非常強,字裡行間都在闡述美國的歷史進步,並以他親身經歷加以證明。他以自己的黑人父親在近60年前連到餐館就餐都不能如願來說明當時美國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嚴重性。但作為黑人後裔的他,今天卻可以在美國的政治核心地帶—國會大廈前莊嚴地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各種族群的人也能夠融洽相處,以此闡明美國在解決種族問題上的巨大進步。他對歷史上美國政府在處理國際問題上的做法極為肯定。

他在就職演說中有針對性地指出那些在世界上製造矛盾、將自己社會的弊端嫁禍於西方的某些國家領導人,會遭致這些國家人民的唾棄;他還鄭重提醒那些依靠腐敗、欺騙、壓制不同意見等手段固守權勢的人要識時務。

外交政策

奧巴馬對外實施「懷柔政策」,比如對伊斯蘭國家「永不交戰」、試圖從伊拉克撤軍、關閉關塔納摩監獄、結束酷刑、正視全球變暖問題的政策取向。他表示願意與盟友甚至是自己的敵人合作,解決核武器等全球性問題;他承諾遵循法制、尊重人權,在軍事上儘量保持克制,而於外交方面則加強與其它國家的結盟,並儘可能與世界上的伊斯蘭國家建立友善和睦的雙邊關係。他認為單靠美國自己的力量還是無法保護自己,所以要加強與其它國家或組織的政治、軍事結盟,努力改善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這樣國家才會安全。他還強調自己的這一屆政府在對外關係上必須依法行事,沒有權利為所欲為。

對華政策

奧巴馬政府曾要求中共政府對谷歌退出中國一事作出解釋,中共方面則認為「谷歌事件」屬商業問題而並非政治問題;奧巴馬政府還向來自中國的某些商品徵收高比例的反傾銷稅。另一方面,他會見達賴,使中共非常不滿。

今年,奧巴馬和羅姆尼在競選的辯論會上都曾打出「中國牌」,奧巴馬說,在提高人民幣匯率和向中國輪胎等部份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方面,自己已經做到了,並且事實證明也取得了效果,如人民幣在過去4年中已經升值,雖然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應有的價值。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奧巴馬羅姆尼大比拚:經濟政策
奧巴馬執政四年 67%新工作由移民獲得
奧巴馬最後呼籲  勿放棄改革
【謝田】:奧巴馬和羅姆尼的歷史機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