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0月22日訊】山西省平陸縣流傳著一種既古老又極具地域特色的居住方式——地窨院,正漸漸消失,現如今只剩下1千多座,在30年間銳減了90%以上。
地窨院主要分佈在山西南部的平陸縣,距今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其最大特點就是位於地下。
相關資料顯示,地窨院一般長寬三四十米,深十米左右,呈方形,外面看很像一個天井,其內部布局類似北京四合院,有正窯和側窯之分。正窯向陽供人居住,側窯背光用於堆放雜物和圈養牲口;與正窯相對的是一條狹長傾斜的門洞,用於上下出入。地窨院裡都掘有深窖,用來積蓄雨水,供人畜飲用,並挖有「旱井」,用於排放生活汙水和雨水。
為甚麼採取這種地下居住方式呢?由於當地風沙大,同時地窨院有很好的防風能力,而且冬暖夏涼,因此在以前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上世紀80年代,山西平陸有1萬7千多座地窨院。
當地流傳著一句諺語:「看去不見村,入村不見人,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由於這鮮明的地域特色,平陸地窨院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來此參觀。
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年輕人不再喜愛地窨院,更願意在地上蓋敞亮美觀的磚瓦房,只有一些老年人還堅守著這種古老的地下民居。
此外,由於土地資源日益緊張,許多廢棄的地窨院都被推平恢復成耕地和建設用地,這進一步加快了地窨院消失的步伐。
據統計,在1980年代,平陸還有1萬7千多座地窨院,但現在只剩1千多座。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