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 改革或死路 中國站在歷史門檻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共產黨最有影響力的雜誌《求是》警告中共下一代領導人,他們必須在進行政治社會制度大膽改革和驅動這個國家進入「死路」之間進行選擇。這篇文章說,中國正站在歷史的門檻上。《泰晤士報》10月18日報導說,這被一些人解讀為是對接班人習近平的直接警告:在這樣一個盤踞著強大利益集團的國家,改革說的比做的容易。

《求是》雙週刊是共產黨喉舌,這篇文章發表在十八大前的最後一期雜誌上。

討論改革的需要不是一個新話題,特別是在大型政治事件之前,一名高級報紙編輯說,但是使用「歷史的門檻」這個詞仍然是意味深長的。

* 國家走近危機邊緣

許多人相信胡錦濤在他的十年執政期間沒有能夠啟動大膽改革造成經濟社會矛盾危險的聚積。

「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些矛盾不可以繼續下去。」北京青年報一名高級編輯說,「但是公眾廣泛感到,這個國家在走近危機的邊緣。共產黨必須加大談論改革的聲音來說服人民,當局在努力避免(危機)。」

*黨內人士擔憂國家未來 對共產黨失去信心

國內對胡錦濤沒有能夠進行改革的批評變得更加公開。上個月,國家媒體《學習時報》編輯鄧聿文抨擊胡錦濤的遺產,說他製造的問題比取得的成就更多。

在一個採訪當中,鄧聿文說,在中央黨校內部,有一個派別公開擔憂國家的未來,並懷疑共產黨能夠贏得公眾信任推動必要的改革。

「不是說共產黨沒有做任何事情;而是沒有人再相信任何宣傳。即使共產黨自己也不相信。政府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談論共產黨的利益,而不是有關普世價值。」他說。

*《求是》文章為十八大定調

《求是》雜誌的這篇文章作者使用的是筆名,它被視為是共產黨給十八大議程設立框架的舉動,類似於七月份胡錦濤在中央黨校對官員做的講話。

「我們國家過去三十年代快速發展是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文章說,「我們國家的未來將繼續依靠它。停滯或回頭都將是死路一條。」

這篇文章提出特別建議。迫切需要改革的領域從政治制度和官僚到城市規劃,稅務和社會福利。

「我們必須堅定的抓住關鍵的機遇時刻,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變革和改革。」文章結語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經濟學家鄭永年說,十八大將談論改革,但是習近平和他的同事不太可能嚐試激進的行動。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深圳活動人士當街派發「中國改革建議書」
劉曉波:中國改革的深層動力來自民間
中國改革城鄉戶籍制統一戶口登記
中國改革派刊物抵禦壓力大膽敢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