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言之美

「窈窕淑女」系列之七
曉凌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近日一位好友打來電話,朋友幾年前從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後,心態一直有些消極和悲觀。談到與另一半的相處,她告誡我,女人要懂得「狡猾」和手腕,才能成為婚姻中的贏家。我聽了莞爾笑道,女人要很好的與男性相處,要懂得克制自己,拿捏好交往的距離和尺度,才不會爆發衝動情緒,從而引起爭執。其實,女性真正需要的不是狡猾,而是一種理智和柔性的力量。換言之,要學會「謹言」。

的確,女性要獲得幸福,會不會恰如其分的說話相當重要。尤其是在家庭之中,當面對彼此特別熟悉和親近的人,往往聊起來會更加無拘無束。有許多女人認為,家就是充分宣洩和釋放自身情感的場所。但我覺得,有必要再補充一句,一定要在充分考慮對方心理承受力的前提之下。請千萬別由著性子來,一味的放任自己,把你的家人或伴侶當成發洩不良情緒的垃圾桶!最好是能多找到幾種排遣負面情感的管道,比如看看勵志書籍,寫寫心靈日記或博文,以一種正面、積極的方式來釋懷。

誠然,遇到事情時,雙方要及時坦誠溝通,但當你面對自己的伴侶時,與面對其他人一樣,一定要明白「話說多,不如少」。我們大概很多人都有不經思索的講完許多話後,因為引來一連串的負面效應而感到很後悔的體驗,對吧?所以,還是謹言為佳。口是門,要關好!

古代賢哲說過,在準備脫口說話前,要先通過三道門。第一道門,先問自己:「這些話是真的嗎?」如果是,才能過關前往第二道門。第二道門,賢哲會問:「這些話是必要的嗎?」如果是,才能過關前往第三道門,在這裏他會問:「這些話是善意的嗎?」如果是,話才能說出來。

可這並不否認,交流中真摯與坦誠的重要。縱然和你談話的人再有權威感,也不要每天只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敞開心扉,充分、淋漓盡致的闡述自身的觀點,在對方面前展示一個真實的自我,會使你感到自身的一種存在感和價值感,亦令人感受到你的真摯和坦蕩。

但是,切記!莫學長舌婦,多嘴多舌。謹言慎行不應僅是古代傳統女子的美德,今時大部分女性從家庭、社會至職場,生存範圍較之以往拓寬了,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許多女性由於種種原因,比如大陸女性的「黨文化」觀念影響,還有些職業女性源於工作壓力形成的緊張和焦慮感,一開口就是滔滔不絕,而且是很急、很衝的口吻,這就給雙方的溝通造成了較大的心理障礙。因此,學習「謹言」由為必要。當一位女子說話較少、較柔和、簡練時,不僅自己會獲得舒展、平靜的心態,也會避免言多語失,讓那些肆意脫口而出的放縱話語,不經意中傷害了對方。

有話慢慢說。「婦言尚簡婉」,(《閨範》)儘量以冷靜、平和、委婉的語氣表達,不要過分率直、生硬,可以更好的體察對方的心理,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傾聽者。女性學著三思而後再開口,體悟隱忍的妙處,使自己的人格日趨成熟、大度,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好感和尊重。

正如《女誡》曰:「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不道惡語」,多說善言、善語,才「不厭於人」,令人與你相處,心生歡喜。《弟子規》中亦有云:「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不隨便議論人家的是是非非,詆毀別人,克己復禮,培養、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端莊、優雅而恬靜的氣質會令人心曠神怡。可見,真正的女性之美,仍在於自身人格的修煉。

綜上所述,女子講話,要以少勝多,以少為美。寧可慢慢說,也不搶著說。謹言之美,美在真摯、坦誠,穩重而有分寸感,敢於適時坦露自己的心聲;美在善解人意,能在說話之前,充分的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和心態;美在善於自我克制,而隱忍之後的言語會尤加深邃、凝重,促人深思,耐人回味,自有一種含蓄的美。願女性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做到「謹言」,「則辭而說」,為這個躁動不安的世界增添一份祥和與凝重的美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放下名利情 去執自清盈 修心塵欲斷 法理蘊神明
  • 靜夜月相憐 今宵不忍眠 絃歌雅樂裡 閒作素文篇
  • 恭讀師尊《洪吟(三)》 字字如珠爍塵寰 弟子執著心難去 金篇破迷歸故園
  • 塵緣如故 情歸何處 生生世世輪迴轉 驀然回首 與君邂逅 大法一線牽 緣中緣 相攜手 一同精進回天路
  • 假日的下午,和一位朋友在一家咖啡廳邊喝咖啡邊聊天。朋友告訴我,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沉吟了片刻,對他說:「其實生日這一天應該靜下來想想,我們每個人此生來到世上的目的是甚麼。我覺得,生日應該是自己心靈的一種回歸……」
  • 旭日賀新年 佛光度善緣 人神同在世 天地綻春顏
  • 五千文明一台戲 天歌聖樂救人急 鳳鳴喚醒蒼生悟 同返天堂歸故里
  • 下塵來世間 得法讀金篇 三界迷眾眼 真相路通天
  • (shown)為自己的生命選擇一個美好、光明的未來!我們的青春年華將會因遵循真善忍,而從此無怨無悔。
  • 除夕的中午,我們全家照例和舅舅、舅媽和表哥、嫂子們一起吃年飯。今年輪到我家做東。十幾口人的大家庭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非常熱鬧。兩個小侄女未等長輩們先入席,就迫不及待的坐到餐椅上去了。我看到後,把她們叫了出來,於是兩位小朋友站起身,給老人讓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