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無法囚禁的美

皇甫容

人氣 8

【大紀元2012年01月03日訊】每當在網絡上看到昂山素姬的錄影畫面時,都會覺得很親切,讀到她的人生故事,也會發自內心地撼動和動容。昂山素姬自1989年7月第一次被緬甸軍政府軟禁以來,到2010年11月13日終於獲釋的這20多年裡,因她對自由信念的堅守,迎來了緬甸民主新政府進行政治改革的意願,也迎來了緬甸民主進程的推動,修改選舉條例,釋放政治犯,解除對Twitter、Facebook及BBC、VOA和YOUTUBE等境外網站的封鎖,並且民主新政府順從民意,下令叫停了造價36億美元的中緬密松水電站合作項目。

儘管昂山素姬沒有權勢,沒有官爵、沒有金錢、卻以溫柔婉約而又堅韌無懼的心贏得了整個緬甸。昂山的美通過她非暴力的勇氣向世界展現。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1991年昂山素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她通過英籍的丈夫向國際社會分享她的人生價值理念,即擺脫恐懼。真正的自由是擺脫恐懼,只有擺脫恐懼,人才能活得有尊嚴,並因此寫了一本書《Freedom from Fear》。在這本書中,昂山素姬闡述到:「不是權力腐化而是恐懼;恐懼失去權力因而敗壞了那些掌控權力的人;恐懼權力下的禍患因而腐化了該受禍患的人。好多緬甸人都熟悉有四種原因引致腐化,第一種是偏離正軌,不惜賄賂或尋求個人喜受的慾念;第二種是存心選取不軌之途;第三種是無知;最後一種亦是之前三種導致腐化的根源,最差劣的一種,就是恐懼、抑壓及漸漸喪失的是非感。」

我們可以大概地去理解昂山素姬所說的這四種腐敗,第一種是因為人的貪婪和慾望的驅使,而偏離了正確的路;第二種是因為一個人狹隘偏執的人生觀,而使人偏離了正常的途徑;第三種就是因為人的無知,根本就不曉得甚麼是正路;而第四種,在昂山眼裡是最惡劣的一種,就是恐懼。因為恐懼會摧毀人的是非價值觀,顛覆人正常的是非觀念和評判標準。因為這點直接腐敗著人的精神道德,敗壞著人心,腐蝕著人的道義信念和追求,所以昂山素姬特別地強調,要想擺脫恐懼,就要經過一場變革,這場變革首先要來自於人的心靈,人要能夠沒有恐懼地去面對,要有勇氣主宰自己,而不被恐懼所左右。以心靈的改善,以無懼的心態來影響和推動外在世界的變化。

昂山素姬在20多年的囚禁生活中,確實親身力行著自己的理念,即使囚禁期間,也沒有消沉,廣泛的閱讀佛家著作,學習外語。也許真的得益於她的修身養性,得益於她的精神道德力量,促使了緬甸的改善,自己也因此獲得了最終的釋放。在看網絡視頻時,常會發現昂山素姬面對眾人,面對國際媒體時,始終保持著自己謙和的微笑,以溫和的語調來回答民眾。即使周圍有很多持槍的軍警,昂山素姬依然是以她特有的溫柔婉約來對待。這種溫和的對待,不是妥協,而是內心深處人性的尊嚴自然的流露。尤其當你透過畫面看到昂山素姬對著眾人,甚至軍警以合十的禮節來問候時,更顯得她對周圍的心態,就是平和。

眾所周知,合十是佛家的禮節,代表著對佛的敬意和信,對眾生的慈悲,對天地十方世界萬物蒼生的憐憫和包容,體現著人佛性的一面。在緬甸這樣崇尚佛教的國家,平常人們見面之間,也都是以合十的方式來問候。人們通過這樣的禮節,來看自己的佛性,而且也以善的態度,希望也能看到對方的佛性。昂山素姬以這樣平和的禮節,打破了敵意,消除了間隔,以一個道德制高點為自己,為他人,為更多的人開啟良性循環的生活空間,良性發展的道義空間。

如今,緬甸已經步入民主化進程,其中的坎坷和困境,當時的重重險阻,被一一化解了,而昂山素姬作為其中的改革者,承受的磨難,在其精神道德的溶合下,真的促成了緬甸的改善。昂山素姬的美,在道義的基礎上,以不變的信和堅守,跨越了艱險。這一無法禁錮的美,幫助昂山最終跨越囚禁的生活,堂堂正正地面對緬甸和世界。

對於世界上的很多名人,人們總是習慣於用高調的字眼「偉大」、「卓越的政治家」等等來修飾和包裝。而昂山素姬表現出來的並不是政治中的爭強,而是以內在的深遠和平和去自然的展現,流暢的表達人的尊嚴。無論面對世界媒體,還是普通的平民,昂山都是溫和謙虛的對待。這系列美的表現,絕對不是單單字面上的民主追求或者對自由的堅守,可以包裝成功的,因為美是自然的。昂山的美能觸動人心,是因她的內在,內心的信念塑造了這樣的美;她的美也是罕見地通過道和義的方式去展現,通過了種種困境的勵煉,而得到的超越和昇華。

相關新聞
民主運動領袖昂山素姬或重回政壇
奧巴馬與昂山素姬通話 派國務卿訪緬50年首次
緬甸反對黨重入政壇 昂山素姬預計參選
66歲昂山素姬決定參選  緬甸變革仍有變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