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1月14日訊】鄒忌被封為國相,齊國重臣淳於髡認為他那麼容易得位,不免懷疑鄒忌是否確有真才實學,於是,淳於髡在幾個徒弟的陪同下親自去拜訪鄒忌,想試探一下鄒忌的才能。
鄒忌彬彬有禮地迎接他,而淳於髡卻狂妄無禮,一進門不打招呼就逕自座了上位,語含輕蔑地說:「我今天是有幾個問題來問問鄒國相。」
鄒忌恭敬地回答道:「洗耳恭聽!」
淳於髡說:「自古事君週全者昌,不週全者亡。」鄒忌答道:「謹記先生教誨,我會將此言時時放在心上。」淳於髡又說:「木頭做的車軸,塗上豬油就非常順滑,但如果孔是方的,即使塗上豬油也轉動不了。」鄒忌答道:「謹記先生教誨,我會小心侍奉君王,不敢肆意妄為。」
淳於髡又說:「兩個分離的東西可以暫時用膠粘在一起,但時間長了,不可能總是黏合得天衣無縫。」鄒忌答道:「謹記先生教誨,我不會對禮法生搬硬套,一定心繫民生,瞭解民意,再行其政。」淳於髡又說:「如果狐皮大衣破了口,不能補上一塊黃毛狗皮。」鄒忌答道:「謹記先生教誨,我會慎重選擇賢能君子來參與國政,不讓小人夾雜其中。」
淳於髡又說:「大車如果不時時修整,就不能總是運載那麼多東西;琴瑟之弦若不加調校,就不能準確地奏出五音。」鄒忌答道:「謹記先生教誨,我一定慎重地修治律法,嚴格督查官吏。」說到這裡,淳於髡沒有再說下去。他向鄒忌行了跪拜大禮後,離開了。
回去的路上,淳於髡的徒弟疑惑地問:「老師,您剛與相國見面時對他十分鄙夷,而告別時卻又對他非常恭敬。前後變化怎麼這麼大呢?」淳於髡說:「鄒忌確實才能不凡,我用隱語的方式問了他五個問題,他完全明白了我的意思,回答得很到位。我對他沒有懷疑了。」
在這則故事裡,朝廷重臣淳於髡與國相鄒忌的表現耐人尋味。淳於髡對鄒忌的才能質疑,見面時表現得目中無人,態度輕慢,而鄒忌心無異樣,依然講究禮儀;淳於髡用隱語涉及君臣之道、為相之責、選賢舉能、福澤百姓等系列的問題連續拷問,鄒忌始終謙恭,逐一打開心結;鄒忌謙恭,始終如一。淳於髡結束發問,行跪拜大禮。
鄒忌貴為國相,卻潔身自好,保持謙卑恭謹的為人立世的態度,即便面對傲慢不遜也不失禮儀風範,可見成大志者的胸懷與儀態。當鄒忌被發難,他自始至終的謙恭「謹記先生教誨」,以透析事理、言簡意賅的表述緊扣主旨,令淳於髡心悅誠服,完全釋然,行大禮而去。
鄒忌的智,是知曉他人心思,通曉事物隱喻的哲理,貴在以禮服人。而現代人擅長唇槍舌戰,灼灼逼人,在鄒忌面前已是汗顏。
真正的智者,是用智慧的光芒照徹心靈的迷茫,使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