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強:昂山素姬BBC Reith第三講

有關「自由」

貌強Maung Chan(緬甸華族)直譯自BBC 2011年8月2日向緬甸人民緬語廣播

【大紀元2011年09月06日訊】詩歌擁有團結人類的力量,它不受時間或空間限制。

常穿藍色囚犯衣的吳溫丁(U Tin Win)就是借Henley亨利詩「Invictus」之無比感染力,來激發身心,去勇敢面對酷刑拷問。在緬甸獨立鬥爭年代,該詩也曾給我父親和同代領袖們偉大的精神力量,去為理想奮鬥、獻身;它也曾鼓舞其他時代、其他國家的自由戰士們再接再厲進行鬥爭。「拒絕向困難低頭」,「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生命誠可貴,但為自由我們不怕犧牲」——這些高貴品德都和自由鬥爭形影不離。

我們奮不顧身所追求的自由,究竟是何方神聖?

要知道:批評政府政策的偉大鬥士,追求自由最勇敢也最頑強。

請別誤會他她們為自由而不顧一切地衝鋒陷陣,是因為迷信鼓吹自由的學者而盲目妄動的!

若問芸芸眾生自由鬥士何謂自由?他們會滔滔不絕:

*自由就是再也沒有政治犯!

*自由是指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

*自由就是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政府!

*自由?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想做甚麼就做甚麼!

他她們老老實實、直直率率,不管三七二十一,心中有甚麼就說甚麼。由此可看出自由並不需要用哲學來探討、爭辯、總結,人們只要通過自己活生生的實踐,就可理解自由,掌握自由。

每次在家軟禁的期限結束後,我時常被問「您被釋放了,自由了,有何感想?」

我總回答:「沒甚麼感觸,因為我的自由內心,從來就無拘無束。」

我用倫理道德辨別是非善惡,我按正道走,所以內心永遠自由。

自由的結果有正有負,習慣於內心自由者有時可能嚐到惡果。因而Isaiah Berlin警告:要以自由內心來理解、對待自由,同樣要以道德倫理明辨是非善惡,然後決定行動。萬萬不可借用自由名義混淆是非善惡,然後悍然決定不道德不正義的壓迫行動。

若以精神自由來代替所有自由,可以嗎?

不!你如果口喊自由而甚麼都不想做也不願做,必定面對失敗!但如果正確理解內心自由,以自由激勵身心,就能在人權與法治領域有所建樹。

佛教指導我們:要追求徹底解脫,就必須永別貪慾,一無所求。

凡夫俗子就懷疑、誤解:哦!佛教不適於人類社會爭取自由、人權,追求政治與社會的改革運動。

讓我們回顧2007年吧。緬甸佛教僧伽不是發動集體慈悲行嗎?他們反對燃料價格暴升所引發的糧油食品等全國物價高漲。他們以宗教力量慈悲心,要求讓人民有飯吃有衣穿,讓人人能過基本生活。人類一旦擁有內心自由,就會注意與追求天賦的基本人權,爭取言論、行動、結社的自由。

我非常注重基本人權中的免受恐懼之自由。

緬甸民主運動自開展以來,整個社會就瀰漫著令人頹廢的恐懼氣氛。來緬甸遊覽的旅客異口同聲說緬甸人民友善、好客……..,但最後總會傷感地補充一句:可惜大多數人不敢談政治問題。

我們要自由要解放,首先要克服恐懼,必須擁有免受恐懼的自由。然而,偏偏「恐懼」這敵人,時常從頭到尾緊緊跟著我們。

當然,不能苛求百分之百免受恐懼。恐懼總是或多或少籠罩著我們。我們只有衝破恐懼,繼續自由前進——這需要巨大的勇氣。

*我不怕!我在獄中苟延殘喘一年,日日夜夜嚮往自由,時時刻刻激發勇氣;但恐懼心一旦上身,我就只想逃命。嗚呼哀哉!

*我怕!你們清楚看到我恐懼——但請裝著沒見到,拜託拜託!

以上是Ratushinkaya的文字描述,日常見證於勇批政府政治的自由鬥士身上。他她們為自由而勇敢地執行任務時,都佯裝不恐懼;他她們和同志戰友們相互鼓勵戰鬥,偽裝勇士模樣。他她們是否裡表不一呢?不!他她們日復一日,每時每刻都在自我激發、相互鼓勵,努力培養勇氣。殘酷的現實使他她們產生恐懼,但不平等不正義的壓迫讓他她們嚮往自由;在恐懼中他她們一直追求自由——不自由不甘休!

Akhmatova和Ratushinskaya是俄國人,Henley是英國人。但不願被壓迫,決心改變命運、當自己靈魂的主人翁,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性。@

相關新聞
緬甸親民主黨派要求政府討論警告
楊紫瓊聲明 被緬甸驅逐感到很受傷
陸克文:昂山素姬決心離京出遊
貌強:又一親密戰友去向馬克思哭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