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9月29日訊】戴笠是一個中國人感興趣的神秘人物。10月間,台灣國史館與軍情局將合作出版《戴笠與抗戰》解密檔案。近期出版的國民黨退役中將衣復恩的回憶錄也談到戴笠的死因,他死於駕駛員技術欠佳。
戴笠是一個中國人感興趣的神秘人物
據美國之音報導,曾長期擔任中華民國軍統局長的戴笠是不少中國人感興趣的神秘人物。《戴笠與抗戰》一書是台北的國史館推動史料公開計劃的一部份。
《戴笠與抗戰》一書是台北的國史館推動史料公開計劃的一部份。館長呂芳上表示,國史館通過公開歷史檔案,在台灣學術自由的環境下,將有利於研究民國史。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說,這本新書是解密檔案,而在這之前,第一本研究戴笠的著作已經出版了。
歷史學者:戴笠對中共特工的鬥爭和抗戰都有貢獻
歷史學者呂芳上表示,過去民間對戴笠有很多道聽途說和神秘描述,過去的歷史描述對軍情局不公平,解密後會有很多學者從事研究。
在中國大陸,過去對軍統和戴笠有許多負面描述,但是後來有所變化。歷史學者邵銘煌告訴美國之音,大陸史學界最近出版的《中華民國史》突破了過去一些對國民黨的理解,比較客觀,它特別提到戴笠的問題。
邵銘煌說:「它認為戴笠對抗戰還是有貢獻的。他的工作不是只有對共產黨的特工鬥爭而已,他的工作很多是針對漢奸或者日本敵偽的工作。」
但呂芳上認為,大陸的《中華民國史》受到政治框架的限制,說中華民國1949年結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這是不能接受的。呂芳上還說,軍情局在抗戰時期有諸多無名英雄對國家做出貢獻,在檔案出版後,應可還原更多歷史真相。
死於駕駛員技術欠佳
《聯合報》最近引用蔣介石座機駕駛員衣復恩生前所寫的《我的回憶》這本書說,1946年3月17日,兼任空運大隊長的衣復恩,得知戴笠從北平(現北京)飛來,但過預定時間不見飛機,其他機場也沒有轉降消息。
他連忙問駕駛員是誰,電報回復「馮俊忠」,衣復恩頓時涼了半截,知道大事不妙。果然飛機撞山失事,無人生還。
原來,馮俊忠抗戰前是在廣東空軍,但缺乏飛行天分,一直在及格邊緣。當天空軍總部直接向北平下令:「派一個老飛行員!」部屬不敢多問,結果派了資歷最深卻技術欠佳的馮俊忠,又遇到惡劣天氣,下降時速度過快,導致撞山。
關於戴笠之死,有種種陰謀論,但是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認為,這是單純的飛行事故。
據悉,蔣介石來到台後,曾講過一句話:「戴雨農同志不死,我們今天不會撤退到台灣!」
戴笠大事年表
戴笠(1897-1946),字雨農,國民政府時期中國情報機構將領,生前為軍統局負責人。
1897年:出生於浙江省江山縣仙霞鄉保安村,原名戴春風。
1914年:奉母命與毛氏結婚。
1915年:生子善武。
1917年:入浙軍當兵。後離開軍隊在上海等地闖蕩。
1926年: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6期。改名戴笠。
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上尉聯絡參謀,負責情報工作。
1932年:戴笠等「黃埔十三太保」成立「中華民族復興社」。成員倣傚意大利法西斯黑衫軍和德國納粹褐衫軍身著藍衣,又稱「藍衣社」。復興社效忠蔣介石,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主張以法西斯式的紀律整肅腐敗、喚醒民眾、抵抗外侮。復興社既準備抗日活動,又策劃剿共行動。戴笠任復興社核心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的特務處處長。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隨宋美齡赴西安。
1937年:力行社特務處與特工總部合併,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軍統分為兩處,一處負責黨務,二處負責情報,前身為戴笠領導的力行社特務處。
1938年:軍統一處另立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二處擴充為軍統局,戴笠以副局長職務代行局長職責。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軍統負責蒐集情報,破譯日軍密碼,並策劃刺殺投奔日本的汪偽軍政要員,還在日占區設立秘密情報站和組織游擊隊。
1940年:兼任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監察處處長、財政部緝私署署長。
1942年:辭緝私署署長,另兼財政部戰時貨運管理局局長。
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以加強跨國情報合作,共同對日作戰。戴笠任合作所所長,副所長為美國海軍上校梅樂斯(後升為將官)。
1945年:被正式授以陸軍少將軍銜。
1946年3月17日:戴笠所乘飛機在大雨中失事,在南京附近的板橋鎮岱山機毀人亡。國民政府為戴笠舉行高規格葬禮,蔣介石親自主祭。戴笠葬在南京中山陵附近。
6月11日:國民政府發佈褒獎令,追授戴笠陸軍中將軍銜。
(責任編輯: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