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9月25日訊】中共總理溫家寶9月14日在大連出席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再次提到政治體制改革。與以往不同的是,對溫家寶此番講話,中國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並未裁剪,而是於次日全文刊登溫家寶與企業家對話全文,相比去年溫家寶多次大講政改卻被國內媒體「噤聲」,這次的官媒報導有外媒評論稱「是重要突破」。
港媒的評論認為,新華社通稿「仍然有所遮掩」,把溫「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問答放在第二段,而將一個有關金融的問題調整到通稿的首個問題。
港媒還認為,發稿時間也頗耐人尋味,據大陸媒體人在微博上介紹,直到15日凌晨1點30分後,新華社才發出全文通稿,而這時部分日報和都市報排版已結束,來不及在15日的新聞中發出。中央電視台14日《新聞聯播》亦只粗略提及政治體制改革,對「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隻字未提。
溫家寶今年6月27日在英國再發「政改」聲音。而溫在英國「出口轉內銷」的演講,大陸新華社也進行了全文播發,一字未刪。
「政改」涉及內鬥
中共的十八大前,溫家寶為代表的「改革派」頻頻發聲,為自己的派系造勢。以薄熙來為代表的太子黨和「保守勢力」也在用包括「唱紅打黑」在內的辦法推出自己派系的政治局常委候選人。
《華爾街日報》近日的評論認為,溫家寶的達沃斯論壇談話在國有新華社的英文版刊出。然而在他發言的當天,晚間的新聞聯播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他的講話。這種沉默發出了一種尖銳的信號:儘管溫家寶和他的盟友可能熱衷於談論政治改革,對這種談話進行把關的另有其人。
在溫家寶達沃斯講話之後的9月16日,重慶紅色教授馬上「不甘示弱」造勢表示:「薄熙來黃奇帆像毛澤東周恩來組合,」薄熙來的風格有「鄧小平的特點。」9月17日,重慶晨報又引用薄熙來的話稱:「共產黨不唱『紅』唱甚麼?難道唱黃、唱黑?」
傳新華社煽動「政改」潮
2010年8月21日,溫家寶在考察深圳工作的時候發表的「政改」講話引來熱議。
8月22日,就在溫家寶發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第二天,傳統左派的「烏有之鄉」網站,發表署名宇太的《我反對的是不懷好意的改革》、陳中華的《建議中國停止錯誤的改革政策》、《改革不是對國家和民族進行溫水煮青蛙》等文章。
2010年11月前後「人民日報」評論員「鄭青原」發文對溫進行批駁。有海外媒體曾經放風稱「鄭青原」被視為是「中央政治局的集體意志」。「鄭青原」當時發表了名為「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文章,外界認為該文章對溫家寶的「政改」思路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鄭青原」的文章刊登以後,中共新浪北美網站突然引用文章,原以為這個文章之後會出現「一片肅殺」,但官方傳媒連篇累牘地拋出政改文章,反而炒熱中國大陸網站上的「政改」話題。
官方中新社「不失時機」又發出特稿,指這是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來,北京首次如此密集地將政改話題訴諸公眾,「似乎『鄭青原』實際上是吹響政治體制改革大討論的號手,與外間之前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大相逕庭。」
溫家寶言論以前經常被刪
去年8月溫家寶考察深圳後,深圳電視台「長達9分鐘的特別新聞中」,並沒有溫家寶有關政改的講話內容。中央電視台辦的「中國網絡電視台」8月21日的新聞聯播節目,談溫家寶考察深圳,主播也沒有提到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
溫家寶2010年5月13日曾接受鳳凰衛視訪問,指出中國社會存在深層次矛盾,且社會矛盾的深化和存在不公平問題是導致事件發生的根源。中國「官方媒體並沒有對此轉述報導」。
2010年5月4日,溫家寶到北京大學和學生交流,曾對身邊的北大學生說:「不用說,我知道你們都是安排好的。」新華社5月4日晚上,發表了「溫總理與北大學子共度『五四』青年節紀實」,這一長篇報導詳細記錄了溫家寶在北大的活動情況。但溫家寶有關學生都是安排好的這番講話,新華社和其它中國媒體都沒有報導出來。
2010年2月1日,新華社刪掉了溫家寶在2009年11月13日國務院參事室座談會上講過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這16個字。
責任編輯:林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