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貨幣大寬鬆 亞洲央行嚴陣以待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對亞洲各國央行來說,全球經濟復甦減緩的問題比通脹令他們頭疼,因為西方國家會持續寬鬆貨幣,導致大量的熱錢湧入新興國家。

MSNBC報導,近期,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韓國央行都維持利率不變,並指出這是顧忌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所下的決策。此外,其中三國央行近日還限制外資流入,以防堵外資大量湧入新興市場,導致通脹問題惡化。

由於新興市場屬於淺碟市場,無法大量吸納國際流竄的熱錢,熱錢湧入將提高政策訂定的難度,也會增加流動性風險,同時還容易產生股市與資產泡沫。

各國央行總裁都知道,國際熱錢是一把兩刃劍,不斷匯入之後隨時可能反轉為大量匯出。1997~98年間的亞洲金融風暴便是一個慘烈的例子。

新加坡荷蘭銀行(ING)亞洲研究部主管蒂姆•康登(Tim Condon)認為:「資金流入還比資金逃離還要好,但二者都會對各國當局造成困擾。」

據統計,2010年底時,聯準會推出二次寬鬆政策(QE2),熱錢湧入新興市場,各國央行都嚴陣以待。所幸,今年熱錢的流入情形較去年緩和。

菲律賓央行(BSP)副總裁基尼古多(Diwa Guinigundo)認為:「在這個時點,外資的流入情形還是可預期的,規模仍可控制。」「如果資金流入造成國內資金氾濫,並導致一般民眾通脹預期升溫,那麼貨幣政策委員會就會改變目前的貨幣政策。」

9月20~21日,美國聯準會將決定是否推出QE3或其他型式寬鬆政策。對此,中共某位資深外匯官員近期認為,「熱錢」將會流入新興市場,中國也包括在內。

為了防堵熱錢的危害,央行使用傳統利率工具的效果不大,提高利率有時反而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進來。採取非量化的手段,讓外資流入的成本更昂貴,或是對流入的資金進行總量控制,反而更有效。

從明年開始,韓國將開始徵收外資投資本國發行的外幣計價公債的資本利得稅,以便阻絕美元計價債券的不斷竄升以及資本的不斷流入。

印尼可能會限制企業在外債的曝險,以免當國際金融局勢逆轉時企業的外債投資大量虧損。據統計,外資持有1/3的印尼公債總發行餘額,今年來由於印尼盾對美元升值5%,導致外資匯入源源不斷。

菲律賓則希望採取央行賣出美元、償還國債,以及允許那些持有未登記外債的企業可以向銀行買美元等一次性的步驟,降低外資對披索的需求。菲國央行為了打擊熱錢,在近期央行會議中,已兩度提高了存準率。

花旗駐馬尼拉經濟學家崔尼達德(Jun Trinidad)表示:「對於使用傳統的貨幣工具打擊熱錢,我們感到擔心,因為這些動作可能讓國內的利率升高,反而提供了套利的機會,強化了投資人的胃口。」

他還說:「對外匯規則與法規的創造性調整,可能是對付外資流入的好辦法。」

相關新聞
伯南克為量化寬鬆政策辯護
柏南克:量化寬鬆有理 中國不應阻升匯率
伯南克暗示第三波量化寬鬆 恐引發反彈
美量化寬鬆  港人受害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