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政府操控金融 壞帳拖經濟後腿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7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MSNBC財經記者舒恩(John Schoen)近日發表文章「輪到中國與壞帳搏鬥 大規模基礎設施開支造成了巨額不良貸款」,指出中國地方政府巨額壞帳,將嚴重阻礙經濟發展。由於政府操控金融系統,積累大量壞帳,使得中國難以在基礎項目上進行更多投資。社會問題積聚,通貨膨脹問題嚴重,都將給社會動盪埋下伏筆。

地方政府拖欠巨額貸款 20%可能成壞帳

他寫道,美國的銀行系統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首先受害者。在過去的一年裡,歐洲的銀行家們則盡力遏制希臘和其他高債務負擔國家的債務炸彈爆炸。現在看來輪到中國面對巨大的一堆壞賬了。中國的危機並不是類似一個普通的西方金融危機。

中國目前的問題可以追溯到2008年全球經濟崩潰的時候,如同西方做法,中國政府發大量發行現金,以刺激經濟。這些錢大部份是國有銀行給地方政府提供的貸款,用於興建新道路、鐵路、電廠等項目,幫助中國維持其經濟增長步伐。但是許多錢並未用在應該用的地方,而是不明不白地流失了。

近日中國政府宣佈在全國範圍內31個省和數百直轄市的審計結果,發現那些地方政府現負有價值1萬6000億美元的貸款。且高達20%的部份可能要作為壞帳被註銷。

北京希望公路、鐵路和高速互聯網能夠將消費潮從沿海城市擴大到內陸地區,來刺激經濟發展。但許多這些建設項目已經深陷債務之中,現代化的高速列車上乘客寥寥無幾,四車道農村高速公路上沒有車輛。

《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的合著者美國投資銀行家沃特(Carl E. Walter)說,「去年,基礎設施投資,換句話說,銀行貸款佔了中國GDP的55%。如果繼續保持不還錢的不良貸款,用完錢是遲早的事。」

政府操縱金融體系 不良債務越積越多

現在,北京已經表示,它將從地方政府轉移走4630億美元壞賬,並允許它們售賣債券來籌集新的資金。中國的國有銀行,也需要新鮮現金,有可能調整將賬本按穩定利潤進行調整,穩定利潤由銀行儲戶和借款人所付利息差保障。

中國銀行也允許壞賬無限期滾計,在通過出售股票給投資者籌集新資金的同時註銷一點。這是中國在90年代末處理債務危機的做法。

資本經濟資深中國經濟學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說:「面值上是成功的,銀行清理了自己,官方政府債務減少了。但它有效是因為政府操縱了金融體系,保證了大銀行的利潤。」

威廉斯說,問題是,在這樣的制度下,銀行家即使發生了不良貸款他們還是賺錢。現在,隨著地方政府債務堆積如山,政府及其國有銀行積累了越來越多的不良債務。最終,該壞賬將使中國難以貸出更多的錢投資到新的基礎設施項目上。

沃特(Carl E. Walter)說,「中國已經迅速明顯運用槓桿。」「如果你看看希臘或愛爾蘭和葡萄牙,當一個國家運用槓桿,它必須借得越來越多,以償還利息。這使得它越來越不可能投資能夠增加GDP的項目。」

用增加工資「維穩」 使雜耍難上加難

從華盛頓到雅典的政治家已經發現,削減開支對選民來說可能很艱難。而對於中國,任何放緩增長可能進一步對本已動盪不安的民眾造成刺激。中國領導人最近嚐試通過增加工資來增加民眾的支持。

但增加工資提高了生意成本,中國本來憑藉其似乎源源不絕的廉價勞動力一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提高工資的要求已使跨國製造商到其他地方尋找更便宜的勞動力。

投資經理和中國政府顧問拉特利奇(John Rutledge)說,二十年前在中國南部,低成本的製造業開始了,現在正經歷中國人所說的「空心化」。

「廣東的裝配工作現在正轉移到越南,留下空的工廠。工廠原本充滿了四川、湖南的民工,他們打工賺錢寄回家,撫養給他們中國西部貧困的農村家庭。 所以這是一個嚴重的就業問題。」

基礎設施的發展本意應該把工廠城市創造的財富帶到內陸地區,提高這些貧困村的生活水平。現在,壞賬水平上升將使北京更難繼續投資於這些項目。

北京的巨大消費熱潮對中國的長期經濟穩定帶來了另一個威脅。將更多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項目可能有助於支撐增長。但是,資金注入提高了持續的高通脹發作風險。

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Jing Ulrich)說:「中國政府正面臨著艱難的平衡,在保持高水平的經濟增長同時控制通貨膨脹。他們需要維持高就業水平,他們需要維持一個體面的收入水平增長。他們還需要抑制工資增長造成的通脹和對對中國全球競爭力的影響。這是一個困難的雜耍。」

今年春季和夏季增加的社會動盪,使這個雜耍更是難上加難。如果通貨膨脹繼續侵蝕工資上漲所帶來的經濟增長也會使這一問題變得尖銳。

市場情報研究公司Omnis負責人理查斯(James Rickards)說,「在地上有很多幹柴,火種是甚麼?火種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是5.5%。但食品通脹為10%。」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將硬著陸 金融巨頭接連開炮
WSJ:中國「經濟奇蹟」的三大矛盾
中國經濟反轉 專家憂前景
華爾街是否嗅出中國經濟的本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