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談判仍無果 專家稱北京也頭痛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穆清報導)美國國會和白宮繼續就提高債務上限問題進行談判,目前仍無結果。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對媒體表示,美國債務一旦出現違約,後果將不堪設想。有專家表示,持有美國債券最多的中國、日本,基本上只有乾著急的份兒。而相對於日本對美國投資的多樣化,中國的投資大多局限在美國國債,若出現違約,將會是中國政府金融官員頭痛的問題。

美國政府正處在債務違約邊緣,這對全球最重要的無風險金融工具構成重大風險﹕據野村(Nomura)的數據顯示,全球55%的評級為AAA的債券是由美國政府發行或擔保的。

美國國債債權人不僅包括受資本金規定而持有該債券的美資銀行和通過近期定量寬鬆計劃持有1.6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的美聯儲備(Federal Reserve),還有大約26%的美國國債由外國投資人持有。

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持有至少價值1.15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一旦美國違約,中國將成為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目前的局面已令中共擔憂。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持有美國債券最多的中國也好、日本也好,基本上只有乾著急的份兒。日本人因對美國的投資比較多樣化,許多是在美國的直接外國投資,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中國的投資大多局限在國債中,投資種類單一,受到的影響就會比較大。

謝田認為,如果美國政府違約,停止付息,政府的信用等級必然從目前最高級的AAA下調,因而造成美國國債的價格下跌、利率上升。中國中央銀行最直接的損失,是利息收入減低,投資收益下降。因此而造成的所持有的債券的價值縮水,會在本季度的財務報表中顯示出來。

美國國債的吸引力下降,中國貿易出超的外匯結餘下一步該怎麼辦。謝田表示,這將會是中國政府金融官員頭痛的問題。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心有不甘、也必然會受到指責,不買美國國債也沒有其它的投資渠道可供選擇。

他說:「歐元市場的國家債券同樣沒有吸引力,日本人對中國政府任何大肆購買日元債券的舉措都懷有深刻的戒心,購買黃金的時機同樣不好,現在金價已經站上1,600美元,美國一旦違約,金價還會繼續上漲,甚至大幅度上漲。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沒有辦法輕易出手,購入國際大宗商品,也會立即導致價格的高漲,造成中國進口成本的上升。」

謝田估計,中國政府內部,經過這一事件後,會對大肆購買美國國債的舉措進行反思。他表示:「因為這一舉措對中國民眾沒有甚麼益處,只是有利於中共高官和特權階層強取豪奪,還會帶來通貨膨脹。現在一旦違約發生,財富縮水,中共在民眾的壓力之下,可能會不得不對這一政策有所收斂。」

當前,美國國會內部存在較大分歧,但多數投資者並不相信國會會使違約事件真正發生。目前還有幾天的時間可以達成協議,針對付款的先後順序仍有磋商空間來避免違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郭憲綱對大陸媒體表示,即使是出現美國債務違約,美政府也會採取一些非常特別的措施,來保證債務能夠按時償還,因為這種債務違約從理論上說可能會存在,但是實際上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情況,美國金融帝國就恐怕難以為繼。

在美國國債的最大債權人中,多數持有人除了等待目前的不確定局面過去外也沒有甚麼其它選擇。

中美經濟關係由於目前已經在貿易、金融方面合作日深,早已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是近30年來中國對外開放與外資大量進入中國後日漸形成的現實。

《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稱,與其他美國國債的主要債權人一樣,中國並無採取任何可能損害美國國債價值的理由。另外,如此巨額資金轉移到其它投資對象並非易事。關鍵在於,中國仍藉助低估的人民幣繼續依賴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雖然中國的貿易順差正在縮小,但上個季度的貿易順差仍達460億美元。為了穩定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中國央行仍需購買所有流入境內的美元。

文章說,美國國債的主要持有人不太可能拋售美國國債、進而引發美國國債市場的動盪,這對他們沒有好處。中國政府的情況尤其如此。因為中國仍需依賴美國消費者來推動國內的出口行業,同時也需要美國的國債市場來容納其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

相關新聞
經濟學家:最大經濟威脅來自歐債、高油價、美國債務上限
奧巴馬提議削減更多開支控制美國債務
白宮將與國會領袖再度商討提高美國債上限
美國債上限談判   兩黨角力   僵局未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