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醒來了,梳洗過後,她們母女倆還在睡夢中,於是我悄悄的穿上布鞋,沿著湖邊步道繞過小魚池,向上坡方向走,穿過公路便是有名的開山廟。
其實這一段路是可穿過鳳凰谷鳥園到達信義鄉東埔村的八通關古道,也就是清朝總兵吳光亮奉沈葆楨之命,開通竹山(前山)到花蓮玉里(後山)的戰備道路,也稱為「中路」,這是清朝政府因應日本野心而引起的「牡丹社事件」的回應,開始試圖掌握控制台灣高山族活動的高山地區和經營台灣東部。
沿著公路走三、四公里,就可以到達吳光亮開鑿古道沿途所立之碑「萬年亨衢碑」在鳳凰山 腳下。二十幾年前到訪時,曾經被它的古拙與環境的優美大大的感動過,可惜由於幾個嚴重的風災(賀伯)和921地震的關係,將地貌摧毀的不成樣子,叫人唏噓不已。
我沿石階向上,打算走上麒麟山,十分鐘就上了山頂。步道雜草叢生,顯然不是熱門的路線,兩旁的茶園多已荒廢,大概是土壤長期施用大量化學肥料酸化的緣故,茶樹生長受到限制,所以被棄置成荒地,雜草蔓生。
登頂了!上面是個兩坪左右的長形涼亭,視野遼闊可俯視整個麒麟潭 地區,加上一旁的和緩坡地上的鳳凰村。我坐了下來,以禪坐之姿觀賞這美麗的山林之秀。
隨著太陽升起高度的變化,雲霧水氣也不斷改變,四周峰巒起伏的畫面真美!很高興今晨來到這裡,領略的不只是山林鬱秀之美,更慶幸我活在美麗婆娑之洋上的FORM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