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目前大陸高考已基本結束,考生表示,本月20日左右全國公佈考分。高考在進行中,「高考加分」又遭學生、家長以及學界質疑。連日來,網上出現了「反對高考加分聯盟」,至目前已有數萬人加入。民眾表示,加分導致高考不公平、不公正,也是導致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現象的溫床。
學生 家長 學者齊反對
6月7~8日,大陸高考進行中,高考加分政策廣受質疑,不少教育界的人士表示,高考加分應有聽證會制度,邀請學生、家長、老師、學者和媒體參與,接受各界的監督。6月8日,北京理工大學一教授發微博稱:「鋼琴彈得好加分,那殺豬殺得好,憑甚麼不給加分?美國哈佛等學校的學生彈琴好的多了去,人家都沒甚麼加分!」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某校應屆高考生劉暢(化名)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他不支持「高考加分」政策。據表示,寧夏當局的加分政策是山區考生加10分;回族考生加20分;其他少數民族加10分。
據劉暢介紹,當地環境很差、人太窮,考大學繼續讀書被學生認為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我們都希望到大城市去上學,但像華東理工大學這樣的名校不好考。」
劉暢是漢族人,亦非來自山區,所以得不到加分。他說,很多家鄉是山區的學生異地求學——在平原地區上高中,高考時回家鄉考試。「他們在同樣的環境與我們一起讀書,但因他們家鄉在山區,所以這些學生獲得加10分的待遇。這對於同一個班和學校的同學不公平。」
劉暢還指出,有人為了得到加分,違法做假、欺騙。「這是制度上問題,也是中國特色。」劉暢還透露,近年來連續幾年,寧夏西吉縣每年有十幾名回族考生,享受20分加分後,考入清華大學。「當然他們學習刻苦是成績好的主要原因。」
6月8日,《半島網》記者在山東省實驗中學、濟南中學等考點,對20名學生和30名學生家長採訪,結果46人反對高考加分。
學生家長李女士稱,通過微博加入了「反高考加分聯盟」。她稱,為甚麼這麼多人都在抨擊高考加分?「我感覺加分有違高考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也是導致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現象的溫床。」
民眾希望扶植弱勢地區
湖南長沙市民齊先生也是高考加分的反對者,他說高考加分加劇考生待遇的不公正。但他又對大紀元記者說,若給新疆地區的高考生加分可以理解,「弱勢地區應該扶植,全國教育應該均衡發展。」寧夏的劉暢也對記者表示:「如果給新疆地區考生加分可以理解。」
「反高考加分者」在網上列舉一系列「加分醜聞」,這些大多集中在體育加分、民族成分加分等方面。如已被媒體公開曝光的2009年重慶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其中涉及15名官員子女。
2010年6月15日,台州一中有4個考生獲20分高考加分,其家長皆為當地官員,4人獲得加分的理由是,曾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過獎,但台州一中畢業生表示上學期間並不知道有這個科技創新小組。
對此,長沙齊先生表示,只要有利益就有人做——找關係、送錢財,自己身邊就有這種事,見怪不怪。
加分項目五花八門 北京多達17項
近年來,高考加分亂象引起各界關注。地方政府在中共教育部的加分項目基礎上,又設計了名目繁多的加分項目,致使各地加分標準千差萬別。中共教育部規定加分不得超過20分,但四川去年最高可加到50分。
大紀元記者去電北京市教委,瞭解到,北京市2011年高考加分項目多達17項。受訪者稱,加分者包括「優秀學生幹部、獲見義勇為稱號和體育資優生、『三好學生』等。」錄取時,符合不同條件的考生提檔時可加10分或20分。媒體稱,2011年總計有1.2萬餘名北京考生將得到加分照顧,佔全市考生的16%,平均每6人就有1人加分。
高考加分能否取消?
有評論指,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高考」始終是中國百姓牽掛的話題。其中,「裸分狀元」還是「加分狀元」的爭論,一直是高考後的熱門爭議話題,一些省市相當一部份的高考狀元靠加分「奪魁」,加劇了人們對高考公平性的質疑。民眾說,高考加分政策被某些權勢者利用,使考生感到社會非常不公,應堅決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