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邱晨溫哥華報導)週二(6月7日)下午,本拿比學校局政策委員會開會探討,對同性戀恐懼/異性戀主義政策(Homophobia/Heterosexism)5.45草案進行修改,推薦意見主要在修改草案的用詞內容上。然而有家長表示,這種修改其實只是玩弄文字遊戲,並沒有實質的變動。
本拿比學校局校監莫瑞尼(Claudio Morelli)向政策委員會遞交文件,在延期聽取5.45草案修改意見的十四個星期裡,收集了大量反饋意見,不過他表示不會推薦主要修改,主要的改動將只是草案的用詞、定義與一些有判斷意味的詞句。
莫瑞尼的助理宣讀了修改的推薦意見,建議將名為同性戀恐懼/異性戀主義政策的5.45草案原名,修改為性取向/性別認定(Sexual Orientation/Gender Identity),認為這樣更能體現學校的安全、歡迎與包容精神。
修改意見還有,刪除一些具有評判意味的詞語,比如草案中提到的「更好地理解LGBTQ(指同性戀、雙性戀、變性等)的生活,與他們對社會的正面貢獻」,異性戀主義「具危險性」,刪除一些下定義詞彙,將同性戀恐懼等詞彙改用醫學用詞,並建議在學校這類話題的教學課程中,家長可以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小學不設「不適合年齡」的同性戀此類學生俱樂部,但是中學可以,等等。
有家長批評無實質修改
當天的政策委員會會議上,有三名家長聆聽了這個會議並錄像,不過記者試圖聯繫家長心聲(Parents) Voice)發言人未果,無法瞭解他們對上面的修改推薦方案的意見。
一名不願透露姓的西人家長海倫(Helen)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她認為學校局所謂的修改,只是玩弄文字遊戲而已,「沒有實質的改動」。
她對學校局推薦的修改方案「性取向/性別認定」很有看法,認為這個政策可能是在鼓勵或慶賀某種性取向吧?而且也完全沒有體現學校局提出的「包容」精神,她說:「包容就是對不喜歡能容忍,而現在的政策卻是將一些認識強加於人,非包容本意。」
她還指出,學校局的教學課程中隱藏著有關LGBTQ的內容,不管將來怎麼樣修改,最終仍然是要教授這些內容的,她稱這是對家長們的兒女教育權的不尊重,迫使家長不得不考慮離開公共教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