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報導)安徽一條耗資300多萬元人民幣(47萬美元)建設的大橋,近日在工程即將竣工之際卻遭拆除。
中共官員行事風格一向好大喜功,此次橋將峻工前,卻稱此「大」橋與周邊環境不協調,故決定拆除。此工程為前市長方西屏任內的項目,目前該市當家者為代市長趙馨群,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住宅工程指導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高拯曾表示,一些地方的「規劃跟著領導變」,不知平天湖玉帶橋是否不符4月上任的代市長風水格局而短命出局,還是要靠拆橋創造GDP!
令人聯想起,前兩年出現的「樓脆脆」和「樓歪歪」,那是建築豆腐渣造成的短命建築,但如今尚未建成,就面臨拆除的命運,顯示上位者的人謀不臧,浪費民脂民膏卻要人民買單。
前不久(3月),港媒才報導,安徽省安慶市的望江縣正在興建縣府大樓,總面積4萬3600平方公尺,相當於8.5個美國白宮大,內外裝潢極盡奢華。近日,陝西貧困縣榆林市橫山縣政府被曝光,全年財政收入才2.1億元的20來萬城區,要耗資1億元建高86米的23層政府辦公大樓,審批不過,就掛名延長石油的石油大廈,延長油田股份公司下屬的橫山採油廠還「贊助」了5000萬元,被媒體詢問時,該公司卻稱不知情。橫山地處內蒙古毛烏素沙漠南部邊緣。
紐約的《世界經理人》網站「公牛報告」的文章指出,這是「炫耀性腐敗造就奢侈」。
中國互聯網曾盛行著一句話,「再窮不能窮領導,再苦不能苦幹部。」現在「順應潮流」,網民又改成了,「再窮不能窮蓋樓,再苦不能苦幹部。」
即將峻工方知不合宜
據《中國之聲》報導,安徽池州市平天湖玉帶橋工程於2010年6月21日在池州市招投標交易中心開標,隨後進行建設,今年6月21日,耗資300多萬建設的平天湖玉帶橋在即將竣工之際卻遭拆除。
據當地相關官員稱,該橋本身因尺度過大,與周邊環境不甚協調,破壞了平天湖水面整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平天湖水循環,故決定拆除該橋樑。只是一般建築都要事先設計藍圖,審查合格才能開工,不知相關官員是否不看實景,無法評估得失,所以需先建實體,再評估是否合宜?
此舉引發市民熱議,認為拆除實在可惜,浪費了資源;更有市民在當地論壇上表示:「能不能公布一下平天湖玉帶橋的建設成本?尚未完工就拆了,誰來買單?市政府能回答一下嗎?」另有民眾質疑,到底是大橋尺度大還是權力尺度大?
中國建築壽命最短
根據中國統計數字顯示,中國雖然是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建築產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建築物的平均使用壽命卻只有25年到30年,每年拆毀的老建築更高達總量的40%,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國家。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仇保興副部長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平均每年20億平方公尺新建面積,消耗了全世界大約4成以上的水泥和鋼鐵材料,但是建築物卻只能維持續使用25年到30年,以每萬平方公尺預估,建築施工時會產生500噸到600噸的建築垃圾,另外,中國每年拆毀的老建築,佔建築總量的40%,拆除舊建築物更可產生7千噸到1.2萬的噸垃圾,使得中國大陸建築廢物數量佔城市垃圾總量的30%到40%,每年不僅浪費龐大的地球資源,更製造出大量污染環境的廢棄物。相比中國廿、卅年的平均壽命,發達國家的建築如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了132年,美國建築的平均壽命也達到了74年。
政府靠拆遷創造GDP
2010年4月,位於上海市主城區的閘北體育場,於1996年為迎接東亞運動會時候改建擴建的體育場,在甲B和女足賽後,成為養蚊子體育場而被拆除,壽命只有14年。
中國著名土木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則指出,一些城市「拆遷帶動GDP」是建築短命的主要原因。即通過大規模城市拆遷、改造,把大量沒有達到使用壽命的建築拆遷,以此帶動了相關建築、材料等行業的發展,增加了GDP。但是從長遠來看,通過拆遷、賣地來增長GDP的方式缺乏可持續性。
高拯則表示,建築短命最大的問題出在規劃上,除了城市規劃不夠規範,管理也不夠嚴格。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規劃跟著領導變」的怪現象,領導換一屆規劃就得調一回,一些「年富力強」的建築因此被拆除。
平天湖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市區東南部,唐代詩聖李白夜遊平天湖留下千古絕句:「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傳說貴池因水美得名,而平天湖又為該區水美之最。據史書記載,南宋岳飛為渡江抗金曾駐兵貴池齊山,練水師於平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