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竇燕山所想到的

周正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一個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

關於這一點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可以,所以去奮鬥、去努力爭取;有人說不可以,因為走過了幾十年的人生酸甜苦辣後,發現屬於自己終究還是自己的,命中沒有的爭也爭不來。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竇燕山的故事。《三字經》中記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以前只知道他做人正直、重視教育,而且經常行善。最近讀史才知道,竇燕山原本為人不好、常常以勢壓貧,由於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歲,還沒有子女,他也為此著急。一天夢見去世的祖父告訴他說,他本來命短而且命中無子,應該趁早多做善事。他從此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周濟貧寒、克己利人、廣行方便,大積陰德。後來又夢見祖父告訴他,因為他有陰德,上天賜五子皆尊貴顯榮,並給他增延福壽三紀(三十六年)。

這個例子說明,當一個人真的想改變自己時,是可以使自己的前途發生變化的。然而,這種改變,不是表面上說說就夠了,也不是投機取巧似的一時行為,而是要身體力行的堅持下去做。比如說,竇燕山的僕人盜錢二百千,擔心事發,留債券與字條將十二歲的女兒賣給竇家,以償負錢,就逃走了。竇燕山見小女可憐,收為養女,成年後,為其擇配良婿並陪嫁二百千錢。

竇燕山還幫貧困的親戚出錢辦喪事,幫親友的孤女出錢辦婚事,借錢給貧困朋友的子弟,幫助他們做生意,因他而存活的家族有幾十家。四方賢德之士,仰賴他維持生計的人也不可勝數。竇燕山衡量一年的收入,除了夏祭、冬祭供給之外,都用在救人的急難。家裡素來儉樸,器具沒有金玉的裝飾,也沒有穿著絲帛的妻妾。他在家宅南邊搭建了一個四十間房的書院,禮聘文章與德行兼具的儒者當老師。凡是孤苦貧寒之士,他都幫著出錢,也不問認不認識。有志於求學的人,任憑自己來就學。

知道了這些,就不難明白竇燕山的五個兒子日後都成為有用之才,先後登科及第、尊貴顯赫於朝廷了。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不管貧寒之家、還是富裕之門,都有許多。可是,能夠下決心,不求回報的去幫助他人、持之以恆這樣做的,又有多少呢?當一個人生活或環境不如意時,往往抱怨他人對自己不好、生不逢時,甚至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更好的條件、或上天對自己不公,等等。其實今天的現狀,都是過去或往世的因緣造成的。與其在憂鬱和抱怨裡度其餘生、或在損人利己中為將來結下更多的惡緣,不如把眼界放開、踏踏實實的開始從善如流。這樣做,不知不覺中就會得到上天的福報。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與其留給他萬貫家產,不如更重視培養他正直的品格、樂於助人的習慣,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會給他打下一個好基礎,從而終身受益。

正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一個人真心想走正路時,上天就會幫助他。佛家講:佛性一出,震動十方世界,也是這個道理。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東漢時,李郃為漢中太守府內的官員,精通預測學。大將軍竇憲娶親時,天下的郡守,紛紛派人前往祝賀,並送去很多禮物。
  • 他們,是同輩人,一個是參加過美軍援華飛虎隊的抗日英雄,一個是被欺騙著走上了朝鮮戰場而成為了「殺敵勇士」。然而,命運卻不因為他們曾經的「輝煌」而張開笑臉。
  • 人所需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就已步上解決問題的捷徑。
  • 命運是高於常人層次的東西,是另一種更高深的學問,不是現在的人類知識所能認識和了解的…
  • 相隔一百年的二位美國總統林肯和甘迺迪他們都是美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總統,在他們的總統之路上也有許多驚人的「數字」巧合…
  • 連日來,日本大地震成為世界頭條新聞。隨著搶救行動的順利展開,社會逐漸恢復安定,現在全球的視線集中於核電站事故。
  • 人生在世,面對的選擇太多,正確的選擇,才能決定你好的命運。該如何做呢?
  • 【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基隆市8日電)母親節幾家歡樂幾家愁,癌末母親高謝秀鑾,在病床盼得女兒重逢,相擁而泣;新店市的母親,帶著先天性心臟病的兒子出遊,卻因兒子病故,在基隆市殯儀館度過傷心母親節。
  • 】《關雲長》這部電影,你若抱著看歷史記錄片、看戰鬥場面、聽警言妙語的心態去看,多半會失望。從拍攝手法上說,這部片子給我一種小孩過家家的感覺,不是說主創人員不專業,而是我覺得影片整體缺乏一種讓人身臨其境的「帶入感」,「戲說」的色彩比較明顯,缺乏歷史的厚重感。此外,一些細節的處理也有點粗糙,讓我想起《趙氏孤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