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采風聯誼會倆會長頌母德

賴秋菊: 從母親身上學會如何做人 詹碧月:只希望孩子們做踏踏實實的人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呂海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採訪報導)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品格和心靈的塑造者。養育子女,是母親們的心頭大事。今年母親節之際,中華采風聯誼會會長賴秋菊和副會長詹碧月暢談了她們是如何看待母親和養育子女的這一人生永恆話題。

母親身教 最有感染力

賴秋菊生長正在一個大家庭,有兄弟姐妹12人。賴秋菊回憶,她的母親生長在苗栗,是客家人。客家的女人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她媽媽在苗栗曾被連續六屆選為模範母親。就憑著手中的一把剪刀,她母親養育了12個孩子。她母親一邊帶孩子,一邊還要幫丈夫做工。

他們的家庭教育很保守,12個人的大家庭,相處融洽,從不勾心鬥角。家裡也沒有太大的糾紛。賴秋菊很佩服母親地說,從母親身上,她學會如何做人,學到尊老、孝順的觀念,這些是最寶貴的東西。她表示,母親對家庭付出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多。

母親在她們姐妹心裡種下敬老尊老的觀念

副會長詹碧月是家中的幼女,她有四個姐姐,父親雖英年早逝後,但留下很多遺產,因此家庭經濟沒問題。母親雖然不識字,卻很有愛心,經常幫助左鄰右舍,讓孩子們感受到那份愛心。她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有一個女人因家庭暴力精神受驚,母親就請醫生把她醫好。從小,母親就在她們姐妹心裡種下了敬老尊老的觀念,雖然母親從來沒有說道,但從她的身體力行上,得到很多啟示。

與公婆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家庭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但詹碧月當時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三代同堂的家庭中: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大家庭在一起生活,難免出現各種摩擦。作為教師的詹碧月,希望能用傳統的方式嚴格教育孩子,但公婆喜歡寵孩子,就產生分歧。當時她最大的希望是先生能給予自己一些支持。但因為有家庭的溫馨,所以矛盾都能迎刃而解,而持有傳統女性美德的她,儘量退讓,互相包容,因此孩子與爺爺奶奶也相處融洽,同時也讓孩子看到父母對長輩的尊敬,給孩子樹立孝道的榜樣。

賴秋菊的孩子現在都成家了,女兒在芝加哥開旅行社,兒子在加州做房屋貸款和房地產。她當初既要撫養孩子,還要養家工作,內外兼顧,很辛苦。但是,她靠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們帶出來了,孩子們現在一個個成家立業。他們很理解母親,非常孝順,很聽話,也很傳統。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詹碧月說,母親往往望子成龍。但她過去教育子女,只希望孩子們能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能認真讀書就行。升官發財都不重要,關鍵是教養他們,讓他們按興趣、選擇走,父母在旁邊陪伴、支持他們。

詹碧月說,教養孩子最大的挑戰是在孩子的叛逆期。那段時間每個父母都很辛苦。作為父母,那時最想保護孩子,但往往又不知從何做起。那時孩子們往往滿腦子都是朋友,覺得父母很嘮叨,過去或吃虧之後才發現父母的苦心。她表示母親很關鍵。只要付出愛心,好多家庭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只要有愛心,孩子再頑固,都可以回頭。◇

相關新聞
「母親節」頌母親
以身垂範 育子成才--晉名將陶侃之母
古風悠悠:「受寵若驚,更加謙謹」
調查指港母親有壓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