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多年的求學、工作過程,竟然是離父母越來越遠的過程。在國內工作的時候,還可以時不時地回去看看父母,或者邀請他們來家裏住上一陣。但出國以後,這種實在正常不過的人倫之情竟然成了奢望。雖然可以通過互聯網視頻看到彼此,但畢竟沒有近距離的相處來得親密無間。很多時候,只能回味著腦海裡對父母的點點記憶了。而母親在我的記憶裡,除了對我們子女綿綿無盡的愛,印象最深的當數那對匡噹作響的鐵製水桶了。
我的家鄉在北方的一個小村莊,那裏水資源匱乏。村子沿著山腳從東向西延伸,在村子的東頭、西頭和中間,有三口水井。夏季雨水充沛的時候,這三口井還能給全村的居民提供足夠的生活用水。而到了冬季,一口井在打過幾桶水之後,就得等上一陣子才能滲出足夠的水供人汲取。這樣一來,在冬天挑回來足夠的水就成了每家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了。冬日裡,幾乎整個白天都能看到有村民挑著水桶在街上穿過,經常是一口井沒水了,就只能走上半個村子的距離,去別的井碰碰運氣。如果去了就能汲到滿桶的水,在挑著沉重的水桶往家趕的路上,勞累也無法掩蓋那滿臉的幸福之情。
小時候,父親在縣城工作,大部份時間都是母親一個人操持家務。那時候我們兄妹幾個還小,所以挑水的活也就只能由母親一個人承擔了。回想起來,農村的事情可真是多,幾乎每家都要養一兩頭牛、驢、騾子、或者一匹馬幹農活,還有豬、羊、雞等禽畜。我家也不例外,養了一頭驢、一頭騾子、六七隻羊、一群雞,還有印象中從來沒有空過的豬圈。母親除了照顧一家人的生活,還得把家畜也照顧好,給它們準備飼料、飲水,還要清理它們的圈。冬天裡農活少一些,母親還要乘這個季節趕著給家裏人做一些衣服。那時的母親在我的記憶中總是那麼忙碌。
白天裡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母親自然不願意挑著水桶到各個井去碰運氣。她只好「明智」地犧牲一兩個小時睡覺的時間,一大早就起床去挑水,因為凌晨是一天中井裡水最多的時候。北方的冬天,那是多麼地寒冷啊,回想起來身上都會打顫。而凌晨天還沒亮的時候,也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當我們兄妹幾個還捲在溫暖的被窩裡,在夢鄉裡流連忘返時,母親已經挑著水桶跑了幾個來回了。當母親提著沉重的水桶,把挑回來的水倒到水缸裡的時候,水桶與水缸、地面接觸碰撞的匡噹聲才會把我們吵醒。被攪了好夢,心裏不免會有一絲不快。那對水桶的匡噹聲從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餘音繞樑,幾十載不絕啊。
等我長大了,才體會到了母親那時候的辛苦。我家的水缸很大,能裝四十斤水的桶,需要六桶水才能裝滿。也就是說,要挑滿一缸水,母親得跑三趟。想到母親,我時常會在腦海裡想像並回味著這樣一幅景象:冬日寒冷的臨晨,天剛濛濛亮,村子裡的街上只有母親一個人,弓著脊背,挑著一對沉重的水桶,伴隨著扁擔吱嘎吱嘎的有節奏的聲音,幸福地往家裏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