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5月27日訊】近日,發生在長江中下游流域的罕見大旱引發了民眾對三峽工程的關注。按當局的調度,自5月20日三峽水庫增大下洩流量為中下游實施抗旱補水以來,三峽水庫水位6天內從154米連續下降了2米。官媒引專家的話說,水庫調節庫容已消耗了約4/5,1/5庫容也即將在6月10日前消耗完畢,屆時或將面臨無水可補。
每天補水2億m3抗旱
新京報27日報道,「三峽水庫在此區間原有存水約12億立方米,現已全部釋放大壩下游,用於抬升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以緩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抗旱緊張和沿江城鄉供水、灌溉引水壓力。」三峽水庫樞紐梯級調度通信中心副總工程師趙雲發介紹說。按此計算,目前三峽抗旱補水力度為每天2億立方米左右。
長江水利委員會發佈的水文監測數據顯示,連日來,三峽大壩下遊湖北宜昌、湖北沙市、湖南城陵磯、江西九江、江西湖口等觀測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三峽增加下洩流量 下游旱情未見緩解
不過,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王光謙則認為,三峽放水只能緩解長江航道低水位的困境,對於緩解旱情,並不能產生明顯作用。
他表示:「三峽工程放水之後它是增加下游河道的水量,把水位抬高。……但是對大的旱情以及氣候問題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只能說有一些補救的措施,對生態有一些正的影響,對緩解旱情關係不大的。」
據《新聞縱橫》記者採訪三峽集團公司工程師王海介紹,20日到24日,在處於調控峰值的白天時段,三峽放水量有望達到每秒1.3萬立方米,也就是相當於,三峽送出的水,每7秒就能填滿一個「水立方」。
他說:「從本月25日到6月10日,三峽日平均流量下限達到一萬一(立方米)。有一個調控量,白天跟晚上不一樣,白天會高一些,晚上會低一些,高的一萬三左右,低的九千左右。」
水庫調節庫容 官媒報道:耗約4/5 將面臨無水可補
據新華網報導,5月26日,三峽水庫水位降至152米附近。據瞭解,三峽水庫原存水約12億立方米,為抬升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以緩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抗旱,現已全部釋放大壩下游,三峽抗旱補水力度約為每天2億立方米。
報導引專家稱,藉助這221億多立方米的調節庫容,三峽水庫可實現補水和抗旱功能。但目前三峽水庫水位已降至152米附近,水庫調節庫容已消耗了約4/5,剩餘的1/5庫容也即將在6月10日前消耗完畢。
如果6月10日長江上游來水還未見漲,而中下游地區又沒有大範圍強降雨的話,到時三峽水庫將極有可能面臨「無水可補」的局面。
責任編輯: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