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4月28日訊】放眼影壇,以時尚、愛情和靚女為主打元素的喜劇屢見不鮮。視覺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輕鬆愉悅自然為觀眾所樂見,不過,表層的視聽震盪過後,觀眾們大多希望從影片中找到與自身生活發生關聯的紐帶,並且能夠從中得到啟發。
2009年的美國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根據英國暢銷書女作家索菲、金塞拉的「購物狂」系列小說改編而成,上映後褒貶皆有。褒揚者讚其溫馨感人,貶低者諷其遠離實際。有影迷留言表示:對於這部童話式的愛情劇,評者沒有必要以百分百的現實生活來衡量其真實性。也有人認為,此片在深度上超過了《穿普拉達的女魔》。
故事圍繞著紐約都會女孩麗貝卡的購物情結展開。在麗貝卡小時候,她的媽媽經常為她買降價的、樣式難看的衣物,這使她從小便對那些能夠在商店裡從容刷卡購物的時尚女子十分羨慕。在她童真的眼中,信用卡是一張魔術卡。
長大後的麗貝卡崇尚名牌,輪換使用十多張信用卡瘋狂購物,因而欠下了一屁股的債款。她說:「購物會讓我覺得世界變得更美好,可是過後,事情又變樣了。」縱使債台高築,麗貝卡卻還是無法抑制自己的購物慾望,情況越來越糟。她只好編造一個又一個謊話拖延城市追債員的跟蹤調查。
在事業方面,麗貝卡的夢想是進入一家著名時裝雜誌工作。前去面試的那天,麗貝卡買了一條名牌綠色絲巾,希望籍此為自己的形象加分。可是,雖然絲巾在手,時裝雜誌的空缺已滿。麗貝卡不甘心白跑一趟,誤打誤撞地走進了一家財經雜誌應聘。陰差陽錯間,新來的主編盧克居然同意試用對經濟一竅不通的麗貝卡,並且限她一天之內寫出一篇短評。
麗貝卡沒有珍惜新的工作機會,反而再次衝進名牌熱賣場搶到了不少戰利品。夜晚,她看著袋中的衣物,意識到自己又把一堆不需要的東西買了回來。當她發現一件羊絨大衣的標牌上註明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分是純羊毛時,不禁為自己的愚蠢歎息。反思給了她寫作的靈感。麗貝卡以「戴綠色絲巾的女孩」為題,撰文對消費者提出建議:「你應該清楚自己要買的是甚麼東西。」這篇風格獨特、比喻生動的文章發表後在圈內引起轟動,甚至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在網上流傳,盧克領軍的雜誌因此而引人注目。讚揚、邀請紛至而來,麗貝卡成了一顆新星,並且與盧克產生了浪漫的感情。
事業和愛情雙豐收,麗貝卡決心戒掉購物癮,走向新生活。豈料,在一次麗貝卡參加電視直播訪談節目時,城市追債員忽然出現在現場觀眾裡,責問麗貝卡為何撒謊來逃避付款,令她無地自容。一直支持她的盧克在明白真相後失望地拂袖而去。麗貝卡顏面掃地,愧對親友。面對塞滿整個房間的名牌服裝,麗貝卡自問:我真的需要這些嗎?
在麗貝卡陷入低谷之際,父母的愛給了她重新出發的力量。他們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私人服裝熱賣會,售賣麗貝卡和其他「購物狂」好友的收藏品來償還欠款。在銷售會上,那條綠色的絲巾為眾多女士所青睞。人們甚至不敢確定麗貝卡是否真的願意出讓。思考再三,麗貝卡把絲巾交到出價最高的買者手中。拋開了絲巾,意味著告別過去。
在影片的結尾,麗貝卡走在佈滿高檔商店的紐約街頭。櫥窗裡的模特向她招手微笑,示意她入店觀看。麗貝卡搖頭擺手,笑著繼續向前走。這時,盧克出現了。他掏出那條綠色的絲巾為她戴上。原來,盧克才是真正的買家,因為他知道這條絲巾對於麗貝卡的意義。
這部電影並非僅僅討論購物癖好、時裝,或是愛情。它講述的是一個找尋自我的人生故事。如果觀者只注重影片中服飾的搭配品味或是財經雜誌應該如何運作,那便忽視了作品的靈魂,實為可惜。
麗貝卡購物癖好的產生很可能是源於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物質缺失。因此,當她一旦在經濟上有能力時,便會不顧一切地購物,希望通過佔有來得到滿足。可是,當快感消失後,她又旋即陷入迷惑:我在做甚麼?我得到了甚麼?麗貝卡用謊話來拖欠還債,卻導致自己當眾出醜,甚至愛情和友情都面臨危機。最後,麗貝卡選擇正視難題,放棄那個曾經讓自己沉迷的虛榮世界。
男主角盧克的母親是社交名人,可是盧克不願利用家庭背景作為資本,而是兢兢業業地憑個人實力經營財經雜誌。在麗貝卡的鼓勵下,盧克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他寫下計劃書,找到贊助資金,成功起步。
該劇情節緊湊,詳略得當,節奏快慢相宜,充滿鮮明的時代氣息。喜劇效果強烈而不流於膚淺;主題的表達時而含蓄,時而簡明。當年輕迷人的麗貝卡看到名牌服裝便眼睛發亮時,當她發現購物不能給她帶來真正的滿足時,當她力圖扭轉人生卻成為笑柄時,當她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重獲信心時,觀眾與她同喜同悲,因為很多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部電影會把你包圍在溫暖熱烈的氣氛裡,在笑聲中讓你凝神屏息。不僅如此,那條綠色的絲巾似乎還可能把你捲入一個審視自我的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