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收購頻頻受阻 中美貿易冷戰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自從2005年美國國會阻止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收購加州優尼柯(Unocal)石油公司後,美中兩國之間的併購交易難之又難,形同一場貿易冷戰。《路透社》一篇特別報導中指出,不僅美國因安全原因拒絕中共投資某些企業,中共也以影響中國「國家經濟安全」的手法對付美國企業。

《路透社》報導,根據維基解密取得的美國外交電報,並由第三方提供給《路透社》的資料中指出,中共官員張國寶質問,「如果美國不讓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不讓中國有穩定的能源供應,而且反對中國購買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中國怎麼生存下去?」張於2007年2月與當時的美國駐中大使雷德會面時表示,不讓購買優尼科「會有許多後遺症。」

自從這筆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185億美元交易胎死腹中後,要在美中兩國之間進行併購交易難之又難。

《路透社》數據顯示,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去年完成了數十個小型交易,不過總成交金額為32億美元,而中國公司在美國的收購只耗資30億美元。

上週,中國最大的金屬貿易公司五礦資源表示,已提出65億美元購買一家公司,不過不是美國公司,而是在悉尼和多倫多上市的非洲銅礦商Equinox Minerals。總而言之,中國公司去年對巴西和阿根廷這些國家的投資遠大於美國。

這場貿易冷戰也可能會阻礙試圖打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公司。

這種模式已經開始像「相互保證交易會毀滅 」(Mutually Assured Deals Destruction)——即每一次的交易失敗,都會影響下次的交易。

中共對美國企業收購喊不

2008年換成中國取得主動權,當時可口可樂公司提出24億美元收購中國的果汁廠匯源集團。一開始,可口可樂以為不會有大問題。畢竟,公司已經獲得匯源最大股東的支持,提出了2倍的溢價,而且果汁飲料業被正式列為鼓勵外商投資的行業。

可口可樂也不覺得有必要去遊說高級政府官員。「一看就知道沒有國家安全問題」,這是可口可樂中國區總裁包逸秋(Paul Etchells)的看法。

不過,美國大使館人員從併購冷戰中發現這個觀點的問題, 以及可口可樂的無知。

他們當時在電報中指出,可口可樂令人憂慮,因為公司不知道商務部是否只以反壟斷法考慮這筆收購對市場競爭的影響,還是也會根據收購中國著名品牌以及影響中國「國家經濟安全」的管理規定來考慮其影響。 2009年3月18日,這筆交易正式宣告失敗。

北京主動終止中企收購

有時,北京主動終止中國公司出價購買美國公司。

2009年6月,中國一家不知名的特殊用途車輛以及橋樑和公路組件製造商四川騰中重工機械出乎意料地成為通用汽車公司悍馬(Hummer)品牌的出價人。

唯一的問題是 —— 中共政府認為,這是在錯誤的時間由一家錯誤的公司提出的一筆錯誤的交易。8個月後,這個收購計畫宣告失敗。

美擔心軍事威脅

在華盛頓,國會議員和高級政府官員一般是因為擔心中共日益增長的軍力,而反對這些交易。最明顯的例子也許是與思科系統等競爭的中國電信設備廠華為科技。

華為的第一次公開挫敗是在2008年3月,當時美國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中止與華為對美國網絡設備廠3Com的聯合競標,因為美國政府的外國投資委員會表示要阻撓這筆22億美元的交易。

去年5月,華為以200萬美元買下加州聖塔克拉拉的小型服務器技術公司3Leaf 的案件也受阻,在交易回溯審查完成後,外國投資委員會於2月時建議華為,應該賣出這筆資產。

華為也因為同樣的原因丟失了至少一個美國的電信合約,公司最後也放棄了3Leaf這筆交易。

政治風險

不只是軍事上的顧慮會導致收購交易的失敗,政治風險也可能導致計畫被拒絕。。

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有意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新資本到摩根士丹利,使其持股比例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近10%拉高到49%。

中國一家私募股權公司的主管查爾斯.劉(Charles Liu,音譯)告知美國大使館官員表示,流傳北京的報告聲稱,當時在任的美國財政部長,也是當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的蓋特納曾介入阻撓,因為他不希望有「可笑的資金」持有美國又大又知名的投資銀行將近一半的股權。

選舉年情況不樂觀

當然,也不是每一筆交易都被否決。去年底,國有的中國華能集團同意以12億美元現金收購InterGen電力公司50%的股份。中海油最近也重回美國,並與Chesapeake能源公司合資進行油頁岩開採計畫。

不過許多方面的情況還在惡化。

國會山莊的議員們在多次受訪中表示,他們很難接受中共對任何稍有軍事或技術價值案的收購,而且擔心中共把經濟力量投入建構更強大的軍隊,這些都加強美國的戒心。

「中國的軍事構建,特別是海軍艦隊,讓人更關心它的最終意圖,」共和黨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在被問及中國收購的敏感性時聲稱。「所以,我認為是有很大的問題。」

美國下一任的總統和國會選舉將在2012年11月舉行。在中國方面,胡錦濤主席明年底可能交棒給可能的繼承人。

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藍許(William Reinsch)認為,「我們可以預見明年的情況因為兩國的政治動機而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可能會有很嚴重的問題。」

相關新聞
中共全球商業滲透增強 入股收購動作頻
中共收購外國天然資源 商業政治難題
可樂收購匯源遭拒 中共被指雙重標準
中共拒悍馬收購申請 突顯過程黑暗複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