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滴水「鑽」石 四川巴中冰臼奇觀

人氣 1
標籤:

冰臼是指第四紀冰川後期,冰川融水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巖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形成看似中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它是古冰川遺蹟之一。3月3日,網友「白蟻巢穴」在麻辣社區網站發文曝料四川巴中南江縣關門鄉的冰臼奇觀。

冰臼是冰川的直接產物。兩三百萬年前在巨厚冰層覆蓋處於「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下,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巖屑物質,沿著冰川裂隙向下流動時,由於冰層內有巨大壓力,呈「圓柱體水鑽」方式向下覆基巖及冰川漂礫進行強烈衝擊、游動和研磨,最終形成深坑,這些坑極像南方舂米的石臼,因此稱為冰臼。

冰臼平面上多數呈圓形、近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的形狀。有的像葫蘆,有的像梅花,有的像瓜子。一般冰臼口稍小,中下部較大,底多較平或呈鍋底微凹。形體「似臼」、「似盤」、「似盆」、「似匙」等。也有酷似「漏斗」、「交椅」、「板壁」、「龍爪印」等。

其中較深的冰臼多呈「口小、肚大和底平」特徵。口部上緣帶有缺口(或開口),缺口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一般臼口寬約0.3~2.5米,深0.1~2.7米左右。最大的直徑達18.5米,深7.5米;最小的只有1公分,似一般鈕釦大小。

在中國,冰臼的首次發現是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也僅僅是在黃山、廬山和西藏等地有過零星的記錄,世界上也僅有北歐、北美、南極等地。2010年在北京發現的白龍潭冰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臼。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關門鄉冰臼群 (網絡圖片)

相關新聞
新疆克孜裡塔司山驚現千個冰臼遺跡
重慶發現距今兩百萬年冰川遺蹟
考察發現:中國南方曾經千裏冰封
浙江發現第四紀冰川石河遺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