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海水輻汙又增 原因不明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綜合編譯)日本福島核能電廠輻射外洩的情況並沒有減緩的趨勢,外海測得的放射性物質碘131濃度創下超標4,385倍的新高,而半衰期30年的銫137濃度也提高到527倍。

福島核電廠外海330公里處海水的碘131濃度,繼26日高於標準1,250倍、27日1,850倍、29日3,355倍之後,31日創下超標4,385倍的新高,較一週前增加104倍。

而日本原子能保安院官員西山英彥不改早先說辭,表示海岸20公里內已禁止捕魚,且半衰期8天的碘131毒性將隨著時間而減弱,不致於構成健康危害。

與此同時,海水中銫137的濃度增加到527倍。CNN報導,核能工程師弗林德蘭德爾(Michael Friedlander)說:「這正是我擔心的,銫停留在食物鏈中的時間更長。」水中吸收銫的浮游生物,經過小魚、大魚到被人食用,越是食物鏈頂端的消費者攝食到的銫濃度越高。

同樣沒有進展的是官方仍找不出輻射濃度日益升高的原因。西山英彥表示放射性物質或正持續向外洩漏,另一個可能是用來冷卻反應爐的水,在過程中受到汙染,流至海中。

在東電冷卻反應爐的工作上,1號機由於水池的水位已滿,暫停了注水工作,工作人員設法尋找存放水的地方。2號機由於豎井中儲存的有毒廢水,只差3英尺就將溢入海中,注水工作也被迫暫停。而疑似有外洩問題的3號機,東電則減少注水量因應。

共同社報導,東京電力公司原定31日對核電站噴撒合成樹脂覆蓋1、3、4號機,以減少放射性粉塵擴散,但因降雨而取消。

國際能源總署 (IAEA)及綠色和平組織在電廠40公里外的「飯館村」測出高於IAEA建議疏散水平2倍的輻射量,約每小時10微希弗(micro sievert),不適合居民繼續居住,特別是兒童和孕婦。綠色和平呼籲日本政府不要再政治掛帥,必須立刻以輻射水平對公眾的影響來設定撤離區域。

共同社報導,日本當局沒有擴大疏散範圍的計畫。日本目前強制疏散範圍為20公里。上週當局「鼓勵」20到30公里的居民「自願」撤離。美國及英國給僑民的疏散範圍為電廠外80公里。

相關新聞
輻射塵飄全球 專家:不危健康
日核輻射危機  生態環境之影響
驗出日核輻射  港府籲勿恐慌
全台環境輻射監測值無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