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3月15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或許美國人將股市的表現和中東的革命、糧食短缺問題、以及這次日本地震相提並論是極為不妥當的行為。《CNBC》新聞台主播 Larry Kudlow 在上周五暗示性的提到,我們應該要心存感激,因為日本地震奪走的人命數字比經濟數字大多了。
Lehman Brothers 的前任副總裁 Laurence McDonald ,在部落格上也有一篇聳動標題的文章「日本地震很令人同情,但國債海嘯更可怕」。另外 Nouriel Roubini 和 William Pesek 也在他們的文章中,討論這次日本的災難,對日本經濟而言是否是件好事,以及會不會促使早該進行的改革發生。
《MarketWatch》的專欄作家 David Weidner 撰文表示,這些言論基本上是緊隨著之前三周的石油和金價話題延伸;而此時那些中東的年輕人現在依然為了反抗專制而流血革命著。
而接下來的出現的分析,大概會是日本地震會對 Apple 在日本的iPad2 有什麼影響。 如果你認為這些例子太過誇大,可以去找找之前《華爾街日報》的討論文章,主題是「世界糧食短缺會帶給美國農業的利益」。
這些都是很有用的資訊—如果你不是正在受苦挨餓,或是死了的話。
Weidner 指出,這些言論並不是要批判商業新聞,以上文章的作者都是在為投資人和社會大眾發聲,這只是他們的一次失言,他們也曾警告大家金融的危機,告知我們資訊,使我們免於受害。
此外,我們並不能否認石油、和日本的經濟都很重要,它們使這世界得以運行。 而且事實上,投資人並未因而恐慌—道瓊工業指數周一 (14日) 收盤時比在 3 月 10 日的數字更高,這是振奮人心的。 若是直線下跌的話,反而可能會使全球經濟衰退。
但 Weidner 表示,對於這些天災人禍,金融界應該要更謹言慎行一些,至少在談論時要注意用詞。 將日本這場奪去許多人命的地震和國債問題相比,或是暗示糧食短缺是件好事,都表示了我們有多遠離這些問題,不然就是顯示了我們有多麻木,以致於忘記了那些正面對這些問題的人所承受的痛苦。
Weidner 認為,經濟的情勢和人命的喪失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國債問題也無法和海灘上一具具冰冷的屍體相比。日本的災民、中東的受害者、還有那些在貧窮國家挨餓的人,都比美國人可憐多了 (不論美國的股票是漲是跌,美國的經濟好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