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財報分析領域,不得指導,見樹不見林,很難一窺堂奧。
眾所周知,金融業務有所謂的「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授信業務即屬於間接金融的範疇。
銀行願意貸款給企業,首要瞭解企業的良窳,透過財報分析能對企業體質逐一檢測,幫助銀行做出授信決策及對授信戶的追蹤掌握。
爾來,直接金融相當程度發展,而企業投資需求也益形殷切;瞭解企業,知己知彼,乃致勝關鍵!
財務三大報表宛若始終環繞著我們的人生三大課題的濃縮,分別是生計、健康與情感問題,環環相扣,又互為影響。
生計問題如同「損益表」;不認真生產行銷、不做好管理,哪能賺錢、哪有盈餘可資分配?
健康問題(包含身、心、靈)好比「資產負債表」;能否安居樂業、高枕無憂,端賴身心平衡與健康,恰似公司財務結構健全才能平安過渡景氣循環一般。
至於情感問題(包括親情、愛情及友情)又宛若「現金流量表」;企業主必須兼顧員工、股東,與個人的情感交流,正如現金流量表的三大流量(營業、投資與融資),必須維持一善性的循環。
「瘦鵝理論」是由台灣經營之神、已故之前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所提出的經營管理雋語。
王老先生認為鵝之所以為瘦,問題不在鵝,而是在養鵝的人方法不當所致。從養育瘦鵝的過程中,王永慶先生也體會到萬事萬物生生不息,皆蘊含著無比生命力的道理,只要能熬過惡劣的環境,終究會有柳暗花明、欣欣向榮的時候。
經營者用心在他眼下的事業,使得企業基業長青年年獲利,為公司的永續經營,挹注了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因此如何產生源遠流長的盈餘動能,基本上最重要的因素還在於「人」。企業的管理者要具備以下之雙重特質:其一是宅心仁厚,但意志堅定;其二為謙沖為懷,卻又勇敢無畏。兩個層面的意義,即指專業的堅持與謙虛之個性,兩者得兼容並蓄。
古代的韓信,是劉邦的大將軍,其「受辱於胯下」的典故為人稱頌;要不是韓信的這個忍能做到這個程度,充分體現出堅強的意志,也就不能成就其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李洪志大師《轉法輪》)。
韓信另一膾炙人口的典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財報分析領域知名的張漢傑博士將之比擬成舉債經營的成敗-「成也是債,敗也是債」,隱喻「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換言之,風平浪靜時江河宛如融資信用,有它一定的能量與效果,前提是掌舵者能夠衡量輕重知所進退;如果恃才傲物貪婪無度,即便無風無雨也可能陰溝裡翻船。
負債比率高不一定代表風險即高;舉債經營具有槓桿效果,但前提是要保持經常性獲利與營業現金流入。
企業非透過銀行授信的直接金融活動益形活躍,而投資亦為企業營運重要的一環,瞭解企業的重要性不減反增;財報數字會說話,掌握財報數據、強化分析能力,不失為厥至有功的有效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