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道)正當外界預期大陸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將再創新高時,中共政府統計局15日公佈,經過調整權重比例後的 CPI在今年1月的增幅為4.9%,低於市場估計。香港金融專家劉夢熊質疑數據的公信力,他指出,當局採用新計算方法後,CPI數據被遠遠低估。
食品價格不斷上漲,是影響中國消費物價指數上漲的最大因素。1月份的食品價格上漲了10.3%,糧食價格上漲了15.1%。但新近公佈的CPI數據經過調整權重比例後,卻只有4.9%,身兼中共港區政協委員的香港金融專家劉夢熊質疑數據的公信力:「數字是一回事,在市場的價格變動才是最真實。你看現在肉價漲30%,菜價漲20%,雞鴨魚蛋、大蒜等通通上漲,變成老百姓所感覺到的,親身經歷的遠遠超過4.9%。所以國家統計局的所謂CP1只漲4.9%,這些統計數據的公信力如何,不言而喻。」
他認為,保守估計中國的CP1應該超過10%,甚至高達20%。
*下調食品權重拉低指數
CPI新計算方法下調食品權重,而上調住房權重,是造成CPI數值偏低的原因之一。劉夢熊指出,在內地打壓樓市措施不斷出籠下,大陸的樓房交投萎縮,相信未來一年樓市停滯不前,有可能往下調,「往後一年發展商會面臨資產回調的壓力,會有一個調整期的出現,再加上又提高銀行存款保證金,變成房地產發展商腹背受敵」,但食品價格是不斷上漲,所以經過此權重調整,「肯定會拉低CPI指數」。
劉夢熊並指出,新的調整更加背離中國的現實,令老百姓對數據完全不信任。 「食品價格對普通老百姓的重要性是大過樓價,絕大多數老百姓買不起房,但必須要吃菜,吃飯。對於他們來說,國家統計局怎麼調整加權比例是你的事情,但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的食品副食品價格的走勢,比樓價對老百姓的影響更大。」
*數據造假或涉中共權鬥
他呼籲大陸當局不要在統計數據上造假,以影響日後政策的制定。「不管是GDP的增長率,或者是CPI的漲幅也好,應該要實事求是,才能夠讓有關的財經部門或者經濟建設的領導部門,根據準確的數字制定相應的政策,對症下藥。」
由於通脹被認為是中共當局敏感的大事,劉夢熊分析,當局選擇在此時壓低CPI指數,可能和最近埃及局勢有關,「當局害怕顏色革命」。香港媒體則質疑,官方作此改變,是否想通過障眼法「打造形象」,為明年中共十八大爭權奪位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