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絲路的傳統印象,總是想像那一望無際的沙丘、一群不疾不徐的駱駝商隊,緩步地在荒漠裡行進,呈現出一幅沙漠綠洲的蒼涼景致,想像先人在寸草不生的滾滾黃沙裡,載著華麗的布縷絲綢,步伐堅定地朝向西方前進,頗有幾分懷古幽情的浪漫意境,如今佇立在鳴沙山腳下,彷彿置身古今交錯的唯美意境裡。
視障商隊漫遊鳴沙山
初訪鳴沙山,放眼望去盡是無止境的連綿黃沙,成群的駱駝慵懶地坐臥於沙丘,享受溫暖的陽光,圓滾滾的雙眼凝視著短暫停留的旅人,靜靜地等待他們的目光;儘管已不是第一次騎駱駝,然而牽著張育豪、陳妍如等人,一同在鳴沙山騎駱駝,倒是一項獨特新奇的體驗,三人踩在又深又厚的沙堆裡,即使鞋子進沙,依舊必須「一步一腳印」地緩步前進,才能在沙漠中穩健前行。
騎駱駝前,為了避免讓駱駝和視障朋友發生「誤會」,萬一被強而有力的駝腳一踢,極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內傷」,因此先用「觸覺」來雙向溝通,以培養「默契」。所以陳妍如、余澤文、張育豪等人在和駱駝們「東摸摸、西碰碰」下,和牠們展開初次接觸,有趣的是,牠們也不停地甩動尾巴以示善意,似乎雙方已培養默契,只是不知駱駝群是否了解,即將與這群可愛的視障朋友們暢遊鳴沙山。
視障朋友們陸續跨過駱駝鞍頭,安穩地坐在駱駝背上,朝向鳴沙山前進。當駱駝緩步行走於浩瀚沙丘時,一行十多人宛如化身為古代的駱駝商隊,在強勁的風勢下,浩瀚無邊的沙丘景象也緩緩改變,無懼烈日當頭,令人醉心於鳴沙山的美景之中。
串串駝鈴聲迴盪鳴沙山
當我忙碌地用相機拍攝美不勝收的沙丘之景,並努力地捕捉視障朋友騎駱駝的英姿時,短暫的騎駱駝旅程也告一段落。大家在沙丘席地而坐,我不禁好奇地詢問他們,到底如何體會鳴沙山之美?沒想到,余澤文開心地說:「每當駱駝前進一步,頸上的駝鈴就會發出聲響,一串串駝鈴聲就是最美好的回憶。」
張育豪則發現,鳴沙山與其他景點相較之下,充滿了「自然的野地聲音」,從許多不知名的蟲鳴鳥叫到駱駝的叫聲,雖然聲音若隱若現,不過在炎夏的午後,看似寸草不生的鳴沙山,卻處處可「聽」見萬物的生命力,他們雖然看不見真實的鳴沙山,心中卻真誠地感受到那美不勝收的沙丘生機。
這一路走來才發現,若僅以「視覺」領略鳴沙山之美,似乎完全忽略了另一種生命的力量,正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於廣闊的沙漠大地間,彼此共生共榮、相依相惜,這一切若不是透過視障朋友們的實際經歷,很難領略在相同的時空背景下,壯麗的沙丘景觀絕非鳴沙山的全部,荒漠大地的天籟之聲,往往容易被明眼人「視而不見」,相當可惜。
天地之間,萬物真實地存在於身旁,在鳴沙山體會壯闊的沙漠景致之外,不妨閉上雙眼,以更加細膩、敏銳的感官,細細體會自然界的生命力,與視障朋友分享駱駝之旅的心得時,為他們用「心」聽見鳴沙山之美而深深感動,真正令自己「大開眼界」。
當我正惋惜無法再騎一次駱駝,以求聽見駝鈴聲時,貼心的余澤文帶來了好消息:「因為很好聽,所以把它錄下來了!」這份意外的收穫令我驚訝,因為這是一份用錢也買不到的珍貴禮物。
串串駝鈴聲,在余澤文的收錄下,回到台灣後,終於可原汁原味地聆聽那迴盪耳際的大地樂音,儘管不是第一手聽到,也至少彌補當時無意忽略的小小遺憾。
若不是親自造訪鳴沙山,它不過是地理課本上,一處在記憶角落的地名罷了,但與這群特別用「心」體會鳴沙山的朋友們同行,不僅和駱駝展開另類交流,還能「聽」見鳴沙山上悠揚的駝鈴聲。感謝大家不吝分享各種獨特的經歷,也感激有這群志同道合的特別玩伴們,以不同的方式,完整珍藏了鳴沙山的美好回憶。再會了!鳴沙山。
--轉載 華成圖書《有「睛」無險——絲路天路奇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