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2月05日訊】談到涼茶,香港人一點都不會感到陌生,每當感冒身熱口乾,都會來一兩杯(碗、樽);而涼茶舖,這幾十年來一直與香港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還與香港一起成長,配合顧客不同的需要,賣的東西更多元化,而店舖的選址更方便。
涼茶,也叫青草茶或百草茶,是一種在中國南方流行的飲料。因為廣東地處嶺南,天氣炎熱,多雨地濕,自古多有瘴氣,所以民間流行以藥性寒涼、消暑解熱的中草藥,熬水成各式各樣的「涼茶」來喝。香港常見的涼茶有廿四味、感冒茶、五花茶、火麻仁、雞骨草等。每家涼茶舖都有自己稍為不同的配方,而且材料的藥性繁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涼茶舖不只是喝涼茶的地方,還是休閒、社交的場所。當時唱片的價格並非一般市民可以負擔,唱機也不普及,而涼茶舖大都設有點唱機,可點播當時流行的貓王和披頭四等的歌曲。年青人常會投幣進點唱機點唱給朋友來憑歌寄意。當時很多人家中仍未有電視機,涼茶舖也成為附近街坊集體看電視的地方,他們往往買一碗涼茶,然後一直留連至接近凌晨,即電視台收台為止。
電視、唱片普及後,涼茶舖的主要功能便回到售賣涼茶。除涼茶外,有些涼茶舖還推出其它中藥保健食品如龜苓膏、生魚野葛湯等。近年有部份涼茶舖走向以甜品為主導的策略,代表者是許留山。新派涼茶舖如健康工房(本名同治堂)、鴻福堂,則兼售湯水及果汁;此外還生產樽裝涼茶,在超級市場及便利店出售。同時店舖選址也進駐港鐵沿線各站。2007年,全港首間24小時營運的自家湯涼茶坊更率先於香港國際機場開業,讓中國傳統涼茶邁向國際。
對於新式涼茶的功效,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中醫藥及醫療保健學院講師李凱平表示有所保留,因為新式涼茶多放在雪櫃冷藏,並以樽裝出售,在中醫學上,飲用冷凍飲料會傷害脾胃,而涼茶則處於微暖時飲用藥效最好。他又指出,新式涼茶為迎合大眾口味,往往會在涼茶中加入大量的糖,以調和本身的苦味,然而在涼茶中加入大量糖份,會減低涼茶去濕熱的功效,譬如廿四味這種涼性的涼茶,苦味才能發揮其清熱的功效,加入糖份反會減低其功效;若加入於夏枯草則會加重濕熱,飲用後會得到反效果。
該系另一位講師鍾偉楊則建議,市民若希望飲用有保健功效的涼茶,應先請教中醫師,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涼茶。鍾醫師表示,若涼茶舖的店員有經驗,能教市民分辨適合其體質的涼茶也可接受,但他強調當飲用後若感到身體不適,便要立刻停止飲用,並盡快求醫。◇
刊於香港《優尚生活》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