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 中國經濟數據讓人一頭霧水

人氣 4

【大紀元2011年12月13日訊】近日,德國媒體報導,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的經濟數據讓西方專家困惑,因為它往往不真實,難以作為評估中國經濟風險的依據。而地方政府虛報成績由來已久,數據粉飾是中共的傳統。

《德國金融時報》12月12日認為,中國的經濟數據有時呈現謎團,讓人捉摸不透。「這就難以估計中國經濟目前的巨大風險。房地產市場的危險膨脹、省政府的債台高築、基礎設施泡沫以及不良貸款,種種奇聞頻繁增多。個別經濟學家已經警告大崩潰,儘管大滑坡的預言始終伴隨著中國的迅速增長。「迄今為止,這些預言沒有應驗。觀察家們試圖更好地估計局勢,在觀察官方數據時卻月復一月地在迷霧中摸索。」

該報舉例說,中國官方公佈的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1%,德國商業銀行駐倫敦新興市場研究主管甘斯克(Michael Ganske)則認為實際上大約6%,因為個別經濟領域沒有算進去。此外,央行公佈地方政府無法償還的債務為13%,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個估計過低,瑞銀(UBS)經濟學家王濤估計在20到30%之間。中國的經濟數據不能成為「真正的專家數據」,「這並非個別例子」。「大部份經濟數據只在與上一年同期相比,而不像西方通行的那樣在與上月相比較,因此很少說明最新發展趨勢。」

該報指出:「一些數據的獲得速度也值得注意。比如產量的數字在下一個月的開頭幾天就已經有了,對一個規模像洲一樣大的國家,速度之快令人驚訝。國內生產總值也類似。甘斯克(Michael Ganske)說:『可以部份地解釋為,中國還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很多數據就在中央。』其他觀察家則認為是粗略估計甚或是人為操控的結果。」

該報指出:「為了計算全國的GDP,要求各省統計提交國家統計局校正,多年來數據就不一致。專家們認為,很多數字被人為膨脹。主要是一個不成文法負有責任,即提拔幹部是根據其主管行政區的經濟業績。所以,各省都喜歡誇大數字加以美化。」

數據粉飾是中共的傳統。該報寫道:「早在毛澤東的革命時代,地方幹部就用假統計保護自己,以免觸怒『偉大導師』。歉收被隱瞞,上報的是幻想的數字。當數百萬人被餓死,毛搞『大躍進』,大煉鋼鐵的後果才暴露出來。農業公社遵照毛的指示融化鐵器,包括飯鍋,而田裡的莊稼卻爛掉。」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專家:中國經濟無路可走 坐等崩潰
IMF首次評估大陸金融 國際投行做空中國
外電評論:內外交迫 中共恐已力有未逮
外電:預測中國經濟崩潰突成顯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