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馬穎慧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一個新的類似於「我的學校」的網站將使澳洲慈善機構的百萬澳元競爭活動、僱傭電話推銷員費用及各種社會職能的開銷曝光,這類開銷耗費了慈善機構近60 % 的捐款。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吉拉德政府在未來四年內將耗資5360萬澳元用於為澳洲的慈善機構和非盈利機構建立一個獨立的監管機構。該監管機構的首要任務將是實行「一站式」的信息公開制度,促使慈善機構公佈其金融記錄。
雖然許多慈善機構已經在網上張貼其年度報告,但還是有很多未被公佈;當前在澳洲也沒有一個金融匯報標準。很多人辯解說由於澳洲缺乏統一的報告標準,慈善機構很難對其進行比較。
澳洲非盈利工作組織負責人菲茲傑拉德(obert Fitzgerald)和非盈利組織改革會主委拉弗爾希(Linda Lavarch)都表示希望實行統一的做法。
菲茲傑拉德說:「顯然澳洲急需一套全澳統一的籌資立法,政府正致力於在這方面的努力。」拉弗爾希說,規章制度將以一個專案的方式建立,而關於慈善機構的信息卻不容易被找到。她說:「公眾有權知道他們的捐款是怎樣被花掉的。」
但他們均未表示多少比例能夠準確測量一個慈善機構的表現。
菲茲傑拉德說:「這並不意味著那些慈善機構在集資方面非常有效或高效。」
澳洲集資研究所所長愛德華茲(Rob Edwards )說處於專業籌款最高機構的慈善組織希望有一個單一、高效的監管機構,他說:「建立一個類似於『我的學校』的網站已引發了一些批評。有些不適當的比較有欠公允,不同慈善機構的籌款不具可比性。」
特許會計師研究所所長希克(Kerry Hicks)表示,只有在共同標準應用於募款成本時, 慈善機關募款的透明度才會受到歡迎。
慈善顧問公司Pathways主任郝德沃斯(Peter Holdsworth)認為,較大的知名慈善機構將受益於其經濟規模,使他們比初創慈善機構更易獲得募款。他問道: 「用於獲得進一步捐款與捐款的合理比例多少才是公平的呢?」
每日電訊報於本週一公佈了澳洲最有名的幾家慈善機構在行政管理上的花費,其中7家慈善機構在籌款成本上的花費超過40%以上的民眾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