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0月19日訊】前一陣兒,武漢理工學院開設「淑女班」之舉在受到一些女大學生追捧的同時,也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據悉,該班開設的目的是旨在「打造充滿智慧、氣質非凡、修養良好、舉止優雅的新型女性」,其挑選的標準是:形象氣質好,身高155至175厘米,具有優雅女性的潛質。而這種選拔歧視恰恰是為人詬病之處,是以有人戲稱其是「老闆夫人培訓班」。
如果果真是「老闆夫人培訓班」,在當今這個許多女孩子認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時代,倒也不可苛責,至少通過該班學習,那些想嫁得好的女孩子可以提升一點自己的品味、氣質,沒準還真能尋得如意郎君。不過打著「淑女班」名義的「老闆夫人培訓班」倒真有些玷污了淑女的真意,至少其選拔之初的標準就是如此。因為美女未必就一定能被培養成淑女,無論她再有氣質和品味,但真正的淑女卻一定是美女。
根據詞典和網絡百科,「淑」的意思是溫和、善良、美好,淑女指的是「女人在儀錶、談吐、舉止、思維上和行為習慣上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女性魅力,真正表現出女人純潔、溫柔、真摯的人格魅力的方面。」可見,真正的淑女必須具有很高的德行、溫柔的性情、真誠的態度等,她們的美麗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美,而並非單純容貌上的美麗。甚至一個女子即便容貌並不出眾,但當她具有了這種內在的美後,她也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一個真正的淑女。
以「淑女」的定義來對照「淑女班」的培訓課程,再次驗證了「淑女班」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培養真正的淑女,因為其「化妝與服飾、禮儀與形體、步態與氣息、女性魅力與氣質、琴棋書畫等」的培訓恰恰過多注重了如何提升外在美,即便是能提升人內涵的琴棋書畫,也讓人很難相信這種浮皮潦草的學習能讓多少女子可以在塵世中定神凝心。
那麼,古代的淑女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呢?主要是通過讀書明理,提高內在修為。史料顯示,雖然古代女子不能像男孩子一樣前往私塾讀書,但許多人家的女孩還是可以在家接受教育的,或由父親、親屬教授,或專門聘請老師傳授。她們所學的教材自成體系,內容全部集中在婦德、婦職和閨門禮儀上。
比如劉向的《列女傳》,分為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孽嬖7類,每類代表人物為15人。通過學習故事中的人物,讓女子懂得「君臣、父子、夫婦三者,天下之大綱紀也」,讓女子明曉「貞順節義、寬容去妒、循法守禮」等乃是為婦之德。
比如班昭的《女誡》,著重從理論上論證女子立身處世的道理,並具體規定了約束女子言行的準則。她被奉為古代女子教育的經典,被譽為「簡要明肅,足為萬世之規」。
再如呂坤的《閨範》,共輯錄了經傳典籍及歷代女教家訓的「嘉言」,選摘了歷代婦女可資效仿的「女子之道」、「夫婦之道」、「婦人之道」、「母道」、「姊妹之道」等9類「善行」,流傳頗廣。
另外知名的還有《女論語》,分立身、學作、學禮、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訓男女、營家、待客、和柔、守節12章,語言淺顯通俗,對推廣普及正統女教發揮了深遠的影響。
可以說,古代女學教材形式多樣、通俗易懂,既有面向宮闈后妃、官宦閨秀的,也有面向鄉姑村婦的;既有紀傳,也有論說,甚至還有插圖本,形象生動。
古代女子正是通過這種系統的學習,提高了內在的修為,懂得了如何做人,即要恭謹、忠貞、溫和、善良、寬容、識大體等。這種內在的修為靠短暫且重在外在氣質的「淑女班」可以速成嗎?也許,現代的化妝術可以瞬間讓一個普通的女子變成一個容貌出眾之人,但要使其內心成為真正的淑女,則需要漫長的時間修煉。
那些期望找到如意郎君的女孩子一定要知道,許多有品味的男子儘管可能一時被美貌迷惑,但他們真正想要迎娶的美女一定是淑女,因為溫柔、善良、真誠才是最值得珍視的。真正的美麗源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