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10月18日訊】高居不下的中國房價,一直老百姓心中的痛。近日,10歲讀大學,16歲也就是今年9月,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的遼寧神童張炘煬,在央視的專訪節目中,張炘揚則發出疑問:「我博士出來,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博士畢業有用嗎?博士後畢業有用嗎?」並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給他買房,否則不考博士。
張炘煬自幼就天資聰穎,兩歲半時,在3個月內學懂了1,000多個漢字;4歲入讀小學;6歲升讀五年班;9歲直接上高三;10歲讀大學;13歲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16歲,也就是今年9月,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生。他保持的「全國最小大學生」的紀錄至今尚無人打破,也是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和博士。
父親張會祥是盤錦市的公務員,36歲當父親,為了兒子的學習,十幾年間,只要兒子在,夫妻倆從未看過電視,也幾乎沒有在家接待過客人。
張炘煬從10歲考上大學後,他就一直被叫做神童,奇蹟,天才,但也一直遇到很多疑問、憂慮和困惑。
13歲的張炘煬讀碩士期間開始沉迷電腦,父子曾還為此激烈爭吵,當晚,父親氣得徒步50公里回到河北廊坊老家。因為沉迷電腦,加上學習進程過快、基礎不牢,小炘煬最後面臨交不出論文畢不了業的困境,一度想過自殺。
因為懼怕失敗,張炘揚廢寢忘食地補習,嘴裡起滿了泡,體重急劇下降,最終完成碩士論文。但在參加論文答辯前,張炘煬突然向父母提出,要給他在北京買房,否則不考博士。而就他家的經濟狀況而言,這個要求顯然是不現實的。
為了勸哄張炘煬繼續把學業進行下去,在答辯的最後一天,其父母在北京租下一套房,騙兒子是買的。
張炘煬日前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博士出來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博士畢業會有用嗎?所以他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給他買房。
多次的跳級升學,讓張炘煬長期生活在比自己大七八歲的非同齡人中,使他陷入了超出年齡的焦慮,耳聞目見的都是「工作」、「房子」、「戶口」等,他早早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把「在北京有個房子」視為最大願望,並稱最希望自己留在北京的是父母,所以他們應該為了「自己過上好的生活」努力。
有人說他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給他,張炘煬表示,這是父母為了他們不曾實現的夢想,自己逼自己。對於兒子的說法,張爸爸說,孩子這個偏激是看到城市浮華生活造成的,屬於認識錯誤,但也是社會給他造成的。
全國年齡最小的博士
據《京華時報》報導, 1995年7月,張炘煬出生在遼寧省盤錦市雙檯子區。2005年,10歲的張煬以510分的成績考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2008夏天,13歲的張煬通過北工大碩士研究生的複試,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研究生。他的前兩次入學都引起了輿論的轟動,也讓他入學的那一天成為一場新聞發佈會。
今年9月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新生報到和新生開學典禮活動上,年僅16歲的張炘煬成為北航的特殊博士新生,除他之外,北航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今年最年輕的博士生也僅23歲。
而這一次入學博士生學習,身高1.78米的張炘煬面容已脫去了孩童的稚氣,在大學新生中顯得並不突兀,也沒有了尾隨的媒體,他很享受這樣安靜的環境。這次張煬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北航,所有報到手續都是由他個人單獨完成,不再像從前全由父母包辦。
張炘煬決定博士研究生期間不住校,仍然居住在北京海澱區租好的房子,還是由父親照顧他的生活。
張炘煬的博士生導師周夢表示,張煬的學習能力特別強,這個優勢有希望讓他能盡快進入學科前沿。但是對他的要求會和其他博士生一樣,最重要的是給他一顆平常心,不要讓他再以為自己是天才少年,需要參加的討論班、讀的書、寫的論文都需要完成。
為了彌補張煬以往的學習一直是快速推進、深度不足的問題,周夢表示會特別給予強化培訓,培養他創造知識的能力。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