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6日電)小麥期貨價格下跌,主因市場預期世界最大小麥生產國—美國栽種面積增加,有助撫平全球供貨緊繃的憂慮。大豆價格上揚。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的3月交割小麥期貨盤中一度下跌0.8%,至每英斗8.0175美元。台北時間下午2時38分,報每英斗8.035美元。小麥期貨在去年一年共暴漲47%,主因半世紀以來最惡劣的旱災肆虐俄國,東歐其他地區也遭逢乾旱,巴基斯坦卻反受水淹,各主因素造成收穫下跌。
Allendale Inc.今天透過電子郵件表示,美國小麥農可能將會把冬麥播種面積擴大至460萬英畝(190萬公頃),使總面積達到4190萬英畝。根據農業期貨公司(Farm Futures)於1月4日所做的報告,美國農民的栽種面積為4237萬英畝。
澳洲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商品銷售主管畢茨(Michael Pitts)表示:「對供應的壓力來說,這絕對有所助益。」他對於美國增加栽種面積的看法是,「目前仍有投資人擔心小麥的蛋白質含量,這有助於」緩解這類擔憂。
美國農業部預計將在1月12日公布對全球農業供應的預估,包括美國生產的小麥、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產量。
加拿大、澳洲等地區暴雨侵襲,造成部份收成小麥中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削減了可供磨粉的小麥供應。
聯合國昨天表示,受到糖、穀物和油籽的成本攀升推動,全球糧食的價格在去年12月上漲至史上最高紀錄,更超越2008年引發從海地到埃及等各處致命動亂時的糧價水平。(譯者:中央社楊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