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回答下面這個問題--人生的目的何在?你會如何回答呢?「弄一棟房子,裏面應有盡有」?「賺兩千萬,到百慕達養老」?
其實,每個人心裏都知道,生命並不止於這些。「人,才是最重要的」,BMW和喬丹鞋都只不過是點綴而已。但是有時候,我們不免走偏了路,讓雜務分心,惦記著牛皮沙發椅和新的娛樂設備。
所有歌曲和電影幾乎都有如出一轍的主題--對人的關懷。究竟要發生多少次悲劇,我們才能體會生命中最珍貴的事物呢?瑪麗.安威廉遜談到一般人臨死前的情景:心愛的人圍繞在身旁,沒有人會說:「要是我多賺十萬塊就好了!」他們通常會說:「好好照顧你媽和孩子們……」也沒有人會說:「記得照顧我的車子。」至於「我們為何來到人間?」似乎可以回答:「來到人間,是為了學習彼此相愛。」
有人在美國幾所大醫院做實驗,把新生嬰兒分成兩組。第一組每天都抱起來撫摸三次,每次十分鐘;第二組完全不撫摸。結果,第一組體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組的兩倍。這種治療法有一個很長的醫學專有名詞,但是我們只需要一個字就可以涵蓋它,那就是「愛」。如果沒有愛,嬰兒長不好;沒有愛,大人也一樣痛苦。
不記得有多少男人對我說過:「我一輩子只希望聽我爸爸說他以爲我榮,一輩子只希望他說他愛我。」如果我們能坦白面對自己,就會發現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得到更多「愛」。你在街上遇到的每一個路人,曾經走進你辦公室的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愛與接納--有些人甚至爲此做出瘋狂的舉動。
為什麼要爲這事操心呢?為了使生活有意義,就為了人生在世的目的。如果你不贊成「彼此相愛」是人生的第一要務,就必須先釐清什麼是對你最重要的,對你必然有所幫助。如果你贊成,就可以用下面這個標準來衡量你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我做這件事,會不會給我的生活、家人、朋友或鄰居帶來更多愛?」
愛一個人,不是見面就要吻他。愛,是讓一個人穿他想穿的衣服、過他想過的生活、做他想做的人,而不是去批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