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一生的一課

慈清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記得在讀研究生時,有一次上課之前幾分鐘,老師坐在講臺上漫不經心地翻書,看了一下手錶,告訴大家還有五分鐘就要開始上課了。

這時外面走進來一個人,她好像是來找什麼東西的,進門後她環視了一下四周,從講臺上走了一圈,就走出去了。

二、三分鐘後開始上課時,老師的第一句話是:「剛才進來一個人,大家都看見了吧?好,從左邊第一排第一個學生開始,每一個人都簡單地用幾句話描述一下她給你的感覺和第一印象。」

這時全班學生立即進入回憶狀態,確實所有的人都看見她進來。一個人說:「她是一個年紀約20~25歲之間的女性,短髮,穿著深藍色的裙子。」另一個人說: 「她是40多歲的中年人,中等長髮,穿的是黑褲子。」又一個人說:「她給我留的印象是怒氣沖沖,好像很不愉快的樣子,倒沒注意頭髮的長短和裙子或褲子。」 就這樣,全班學生一人一個說法,沒有兩個是完全一樣的,倒像是曾經進來的是20多個不同的人,從短髮到辮子,年紀從輕到老各種說法都有,衣服的顏色就更離譜了,裙子和褲子誰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時老師叫這位讓大家有爭議的女生再進來,一個個都睜大眼睛把嘴閉上了……

沒有一個人說完整了,描述全了,因為當時誰也沒有真正注意過她,全是在憑自己的印象似是而非中,卻又強調自己的正確,吵了一陣,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偏見。

這前後一共也不到10分鐘的經歷,卻在我今後的生活、工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曾經也是那麼固執己見。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印象改變,孩子常常就會不斷進步。父母單方面認為「我的小孩就是這樣」時,孩子會無意識做出配合父母想法的行為。
  • 長久以來,美國人對中國人有許多錯誤的觀感,然而,今日的中國內部實際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差異性,欲深入瞭解今日的中國,西方人宜從更深的社會底蘊思考,才能真正瞭解改變中的中國。
  • 7、8月是一連串的就業博覽會,新鮮人面對求職季,怎樣穿、怎樣打扮最能贏得老闆賞識?首先妝感要自然清新有朝氣,再搭配剪裁好的服裝與精緻配件,都可讓個人形象大加分。
  • (大紀元記者譚鑫德州沃斯堡報導)2010年8月4日晚,美國南部重鎮、德州沃思堡市的貝斯演藝廳(Bass Performance Hall)為神韻國際藝術團拉開大幕,伴隨而起的是觀眾的驚嘆。熱烈的掌聲不時地響起,高潮不斷,演出結束時全場觀眾起立,表達對神韻藝術團的喜愛。
  • 地鐵之不同
    廁所和浴室
  • (大紀元華府記者站報導)身居華府的白樂崎大使(Nat Bellocchi)和夫人24日晚觀賞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肯尼迪中心歌劇院的演出。表演結束後,白樂崎大使高興地說,「演出非常好!我很喜歡。」
  • (大紀元記者趙潤德韓國首爾報導)9月12日,位於韓國首爾的慶熙大學校園裡,彙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他們是為了參加韓國語能力考試而來的。「大紀元時報」對其中的中國留學生進行了一次「韓國印象諮詢調查」。在他們的心目中,「最喜歡的韓國明星」是Super Junior,「最喜歡的韓國飲食」是烤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