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09月27日訊】夏季飄去、秋季降臨之際,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垂掛在鄉村裡一片片的葡萄架上。九、十月份,是豐收的季節,也正是採摘葡萄的時候。法國傳統的產酒地迎來了歡快的節日。說到葡萄酒,人們肯定會想到法國,而法國人則想到慶典、節日、喜事和晚會。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棗紅色佳釀帶給人們的歡快,卻是從採摘葡萄那一刻就開始了。
位於法國東南部里昂市周圍的葡萄園,歸屬博若萊地區(Le Beaujolais),所產的酒就指地為名,叫做博若來酒,素負盛名,愛喝葡萄酒的人都知道它。那裏每年接待有全國各地趕來採葡萄的季節工,甚至還有特意從西班牙乘坐一輛輛大車到這裡來的採葡萄工人。
採葡萄的方法分兩種:對於高品質、有地區證明的酒(AOC),必須是手工摘的。而質量要求沒有那麼高的酒,可以機械收割。為了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可以直接和園主聯繫或通過就業中心(Pole Emploi),那裏有特別為採葡萄季節設定的信息中心。採摘者中,有一部份是專門靠季節工為生,而另一部份則是大學生、青年人和外國人,他們想在重返校園或重返工作崗位之前多掙一點小錢。有些摘採工人和當地園主已經有了十幾年的交情,每年專門藉此機會來相聚。
吉勒貝爾•孔比埃(Gilbert Combier)家裏有方圓近9公畝的葡萄園,一部份是自己的,一部份是替別人種植的。在採葡萄季節,他家的人口會突然增長8倍。他告訴我們說:「我們採葡萄不用費事找員工,也不用組織小組。這些人都是和我們有將近20年的交情了,他們全部都是從布列塔尼地區(Bretagne)來的」。比如:雅尼克、瑪麗嬌、索菲、馬克西姆……
這些人為甚麼每年百里迢迢趕到東南部來幹活呢?其中唯一的一位從諾曼底地區來的叫雅克的解釋說:「在這裡,我們吃得好,喝得好,有說有笑還有朋友,我們來這裡基本上不是為了工錢。我們雖然彼此居住的並不太遠,可是,我們平時從來見不到面,只有每年到這裡來相聚。」
的確如他所說,吉勒貝爾家仍然按照傳統方式採摘葡萄,來幫忙的摘採工人像朋友一樣,僱主要管吃管住。吉勒貝爾的太太安尼克(Annick)與好友馬爾婷(Martine)每天馬不停蹄的為工人們做飯。安尼克描述:「每天早上6點起床,準備早餐。然後9點還要為他們加一餐,奶酪、火腿、巧克力,充分補充能量直到中午。」每天的早餐和晚餐按照兩週計劃安排的。
她還風趣的「抱怨」說:「既然他們來自布列塔尼地區,每一頓都得有土豆和鹹黃油!」
夫婦兩人都認為,要想讓工作幹得好,必須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不能像有些老闆那樣,只顧效率。他們很惋惜的是,現今,像他們這樣接待採摘工的僱主越來越少了,由於經濟問題,已經有許多葡萄園住不僅不提供住宿,甚至連伙食也取消了。
每天從早上7點30到晚上17點,一直弓著身子埋頭在葡萄架間穿梭,聚精會神的剪下葡萄串,裝滿眼前的籃子……眾所周知,摘葡萄是非常辛苦的體力活。飽經滄桑的員工們,雖然有了幾十年的經驗,早習以為常了,可是晚上回到安尼克家的院子裡,還是感到精疲力盡。
「這是一個體力活,」吉勒貝爾坦承。「所以需要以歡快的氣氛彌補,人不是機器。這裡有一個大家庭的氣氛,每人都儘自己所能來趕進度。」
他們的團體裡面也有初學者,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勞動,他們是通過口耳相傳來此聚會的。他們認為,采葡萄是一次碰面的機會,就是從未相識的人也會由此成為朋友。「我們在辛苦的勞動中建立友誼。」
葡萄的採摘時間需要根據天氣來進行,下雨時要停工,否則含糖量會被雨水沖淡。今年,吉勒貝爾初步決定十天之內結束全部採摘過程。幹完活,夫婦倆要同時休假,一起陪同摘采工朋友們北上,送他們回布列塔尼地區,並會在異鄉享受收割後的快樂,然後是等待明年9月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