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09月2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德國《商報》9月17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抑制人口增長,但生育率降低將會導致經濟增長下降。專家稱,中國政府因此打算放棄一胎化政策,但在富裕的大都市恐怕為時晚矣。31年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使中國的人口增長總共減少了4億人。如果繼續保持兩個中國人只有1.8個小孩,勢必會導致迅速的社會老齡化和就業者的缺乏,而人口老化幾乎肯定意味著經濟增長的下降。
《商報》指出:「獨生子女政策如今雖然是廣為接受的事實,但是,近年來,其弱點越來越明顯。瑞銀集團駐香港的經濟學家喬納森 ∙ 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說:『實施這個政策大大阻止了人口的增長,但中國現在正面臨一個史無前例的老化過程。』20年之後,中國將有3億退休人員,相當於美國的人口總數。現在是5個就業者對一個退休者,2040年將變成2比1,隨著收入的日益減少,也會導致供應的緊缺。他說:『人口老化幾乎肯定意味著經濟增長的下降。』 」
老齡化危機挑戰計劃生育政策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之所以重新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原因在於它遇到的一些挑戰,如人口老齡化和性別失衡的問題。
今年4月,一份名為《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的人口報告,由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出版。它闡述了中國未來的人口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問題,並警示中國,如果不准備充分,中國將在本世紀後半葉面臨一場危機。
這份報告將中國老齡化的問題歸納為三點:首先,工作人口會因老齡化問題下降。報告指出,到21世紀中葉時,中國將失去18%~35%的勞動力大軍;其次,中國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會加快。
35年前,中國的兒童對老人的比例是6:1。但今後再過35年,這個比例會扭轉為1:2。最後,老齡保障體系不完善。總體來說,四分之三的中國工人根本沒有正式退休金。如果中國不在這方面進行改革,那麼未來將有成百上千萬的老人因貧困而缺乏退休金、醫療保險和家人的照料。
據估算數據顯示,如果目前人口發展趨勢不變,到204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將占總人口的28%,遠高於目前的11%。退休人口不斷增加,而工作人口日益減少,資金一直嚴重不足的社會養老體系就會承受更大壓力。
長期研究中國養老金體系的美國詹姆斯·多恩就認為,中國養老金匱乏的問題會一直持續到2050年以後。他在一篇論文中說:「中國現行的養老金制度如果不改革,估計到2005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會增加到總人口的11%,到2030年65歲的人口會增加到總人口的25%,2050年為29%。2005年,中國養老金赤字會有500億元人民幣,2030年可能達到6300億。」
而經濟學家則從另一個角度看出了養老問題的嚴重性。他們認為,已經在為退休生活大筆儲蓄的中國人很可能會繼續增加儲蓄並減少支出,而這正是導致日本最近一次經濟低潮的罪魁禍首,這種趨勢會導致整體經濟投資和消費支出不足。
破壞社會穩定的隱憂
德國《商報》還指出:一胎化政策對經濟和社會還有另一個壞處,如果只允許生一個孩子,許多中國父母都想要男孩,於是,一些父母就將女嬰非法墮胎。
統計數字清楚地表明其後果:現在,中國的男孩比女孩多出1300萬,據人口統計學家估計,2020年進入婚齡的男子會多出4,000萬人。面對這樣的數字,專家們擔心會出現極大的失望,從而導致社會混亂。
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意味著人口激增?
專家們認為,放松生育政策不會導致人口激增。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城市地區生活水平提高,大批民工進入城市等因素削弱了人們對大家庭的期望。許多進城務工人員由於生活成本的高昂,已經選擇了只生一個孩子。
據一名來自安徽阜陽的王春喜表示,已經攜妻子在京務工3年了。他說:「這三年時間天天忙得暈頭轉向,根本沒有考慮再要一個孩子,現在的這個孩子上學什麼的都特別難,所以就想先掙錢,打點基礎,好回家孝敬父母,並且將來能在北京做點小生意。」
而像他這樣的進城務工人員並不在少數。專家認為,中國部分最富余的地區,比如上海和北京的人口出生率都最低。由於撫養成本高昂,追求個人事業的發展,更好享受閒暇生活等種種原因,許多夫婦都放棄生育。
人口統計學家、經濟學家和其他社會學家設計的電腦模型顯示,即使允許所有夫婦生育二胎,中國婦女終生平均生育的數量仍會低於2。在這個水平上,人口自然更替不會出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