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健美國聖地亞哥報導)日前,聖地亞哥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團之一「中國館」迎來了75週年慶。9月22日晚,僑界、政商界人士在密申灣的Marina Village述往思來,共同為中國館慶祝生日。
中國館(House of China)位於聖地亞哥巴博雅公園的國際村,是32個國家館之一。國際村始建於1935年,那時美國正處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了重振地方經濟,市府決定舉辦加州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並在公園興建國際村,招攬遊客。
當時的中華會館負責幫忙籌建中國館。1935年5月26日,中國館正式開館。現任主席薛顯榮的叔叔成為中國館的第一任主席。同年的10月13日被命名為博覽會的「中國日」,當天舉辦了盛大的的慶祝活動,15,000餘名民眾躬逢其盛。
75年間,中國館幾經變遷,主席更換了不下20屆,但其保存中國傳統、促進文化交流和族群和諧的宗旨卻被保存下來,而且不斷發揚光大。現在,中國館成為聖地亞哥華人社團中最活躍的力量之一。除每個星期日向公眾開放以外,端午節、中秋節、中國新年等傳統節日,他們都會組織歌舞表演、展覽、義賣等活動。中國館每年組織中文作文比賽併發放「紀念馮譚珍貴女士中文獎學金」,15年來為中文學子發放了35,000美元的獎金。
參加當晚典禮的有縣行政長官羅伯茨,聖地亞哥市議員Todd Gloria,知名華人政治家Tom Hom,台北經文處橙縣僑教中心王鼎元主任,華人服務中心主任徐惠寶女士和夫婿Dennis Avery律師,聯邦眾議員費爾納(Bob Filner)的代表和僑領、政商界、教育界人士共200多人。聖地亞哥10頻道電視記者麥克‧陳(Michael Chen)主持了晚會。
中國館得到了各級政要的嘉獎。加州州長史瓦辛格、聯邦眾議員費爾納、蘇珊‧戴維斯、聖地亞哥縣政委員會、市長桑德斯、市議會,台北經文處處長龔中誠等紛紛頒發褒獎或者發來賀信。
薛顯榮表示,中國館發展到今天,與社區諸多熱心公益人士的支持和贊助分不開。中國館向十多位中國館的主要支持者頒發了獎狀和獎品。著名華人政治家Tom Hom認為,薛顯榮在任主席的25年間,為中國館投入了大量心血,受到嘉獎當之無愧。
兩天後,記者在白牆紅瓦、綠樹掩映的國際村中國館採訪了薛顯榮。59歲的薛顯榮(David Seid)身材不高,一臉憨厚的笑容。他告訴記者,為了籌備這次活動,理事和義工們花了1年多的時間,找場地、請客人、印文宣,忙了個不亦樂乎。
薛顯榮驕傲地告訴記者,中國館是國際村裡唯一的東亞國家。由於這裡場地有限,沒有展館的國家也想擁有自己的場地。因此,如果哪個國家館維護運營不善,就有失去地盤的危險。
薛顯榮是第三代移民。他的祖父母都是廣東人,祖父19世紀末移民來美,祖母先是移民澳大利亞,短暫回國後又來到美國。他生活在一個大家族中,整個家族都重視教育,祖父更是熱心公益,小時候的耳濡目染培養起他保存中國文化傳統的責任感。
25年前薛顯榮接掌中國館以後,大部份的業餘時間都投入這裡。他的妻子是台灣移民。提起妻子的支持,他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每次有活動,我都認為她『理所當然』要來幫忙,」他說。
薛顯榮的本行是人力資源管理,今年初從市政府退休,如今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中國館的事務。他雄心勃勃地籌劃著募集更多款項,走向正規化管理,擴建館舍。
「中國館100年慶的時候,我84歲。那時我應該還在這裡。」薛顯榮說。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