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2007年美國房市高檔崩盤以來,許多房價跌幅超過三成,有些甚至腰斬,許多民眾看準未來有增值潛力,進場購屋。但房產網站Zillow.com首席經濟學家漢弗萊斯(Stan Humphries)表示:「房價必定上漲的鐵律並不存在」,長期而言,房價只會與物價同步上漲。
據《紐約時報》22日報導,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助理主管迪恩.貝克(Dean Baker)估計,2005年以來美國房市總共跌價6萬億(或兆)美元,可能需要20年的時間才會回復先前的水準。但若考慮通膨,房價漲幅永遠追不上。他說:「民眾不該將房屋視為賺錢的投資工具,因為它不會讓你賺錢。」
房市專家估計,由於美國餘屋庫存天數達12個月,是正常水準的兩倍,週四將公布的七月份銷售數字,可能會較去年衰退20%。
據報導,2003年里昂夫婦首次購屋,在芝加哥買了一套公寓,兩年後他們搬進去住的時候已經增值了50,000美元。但房市崩盤讓他們的增值美夢破碎了,目前他們捨不得低價拋售,只好當房東。
他們近期以417,500美元在伊州德爾菲爾德郡購屋。現年35歲在IBM公司擔任資訊工程經理的里昂太太說:「我認為,我們將不會看到父母親當時所目睹的房市榮景,但我也不認為它將永遠悲慘。」
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J. Shiller)與凱斯(Karl E. Case)對加州阿拉米達郡(Alameda)、波士頓、橘郡與密爾瓦基市(Milwaukee)數百位新購屋者進行年度調查發現,他們再度認為,未來十年房價還會漲10%。
但部分專家指出,新購屋者往往都是房市的死多頭。2005年房市大好時,他們說房價會再漲,2008年崩盤時,他們也說會再漲回來。耶魯大學席勒教授說:「民眾總認為,房價上漲是自然的定律。」
他說,在20世紀前50年,人們對房價的預期總是與未來的發展背道而馳。現在人們認為,房子與車子一樣都是耐久性消費財,購買的成本總有一天會折舊光。
二次大戰之後,人們開始將購屋當成投資,當時士兵返鄉創造了一個營建業的榮景。隨著嬰兒潮的孩子長大,房市需求暴增。1970年代通膨,實質資產的價格也隨之增值,其後的減稅政策則助長人們買房的意願,1980年代初期的房貸利率下跌,也讓購屋需求增加。
席勒研究指出,經過物價平減之後,這段期間房價每年增值1.1%。1990年代末期,房價每年增值4%,美國屋主每年增值1,000億美元。
分析師認為,197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後期的房市好光景並非常態,民眾不該期待這樣的好事會再度出現。未來2~3年後,房價可能會反彈,但各地的差異很大,像亞歷桑納州等餘屋過多的地方,或許要等15~20年才可能使餘屋完全消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