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闕應封閉保護

標籤:

【大紀元8月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日電)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中,中國前3號古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漢三闕–尤其珍貴,專家建議應封閉保護起來。

東漢三闕指的是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據新華社報導,太室闕是原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始建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是這次申遺建築中年代最古老的。

它鑿石砌成,分東西兩闕,由闕基、闕身、闕頂3部分構成,每闕又分為正闕和子闕。

闕身的畫像內容有馬戲、倒立、舞劍、鯀、樓閣、絞龍穿壁、羊頭、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藝術風格渾樸古拙,氣勢深沉。

少室闕和啟母闕始建年代稍晚,闕身分別完整保存60多幅珍貴畫像,再現當時社會流行的遊戲場景,如車騎出行、宴飲、擊劍、狩獵、馴象、鬥雞、蹴鞠等。

啟母闕的文字則記載了鯀和大禹的故事,回顧了中國古代的特大洪水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與後代歷史典籍相符。

此外,嫦娥奔月的傳說也在闕上有所反映。

闕又稱門觀,是中國古代一種標誌性的禮制建築,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禮制思想。

東漢三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是研究建築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

由於東漢三闕年代久遠,屬於瀕危稀缺文物,未具名的專家建議,應儘快結束目前的半開放狀態,將它封閉保護起來。

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宮嵩濤表示,東漢三闕是是1961年公佈的首批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室闕是古建築類的1號保護單位,少室闕、啟母闕的編號分別是2號和3號,足見對其重視。但由於一些基層幹部為了加大宣傳,進行半開放,只要有人參觀就開門,不符合中國政府對瀕危文物保護的要求。

宮嵩濤說,「隨意的強光拍照、撫摸,盲目的打拓片,甚至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會對石質文物造成損害。」

「鑒於東漢三闕的重要性和目前中國石質文物保護面臨的新壓力,專家建議對東漢三闕實行封閉管理,待文物監測、恒溫保護等技術手段完備時再對外開放。」

相關新聞
金門高中校慶  白宮重現風華
北市中正.建中紅樓.南門.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中正紀念堂
豪華私人府邸The King Edward 即將出售
檜村建物棟札重現  見證林業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