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歐盟的經濟問題佔滿了今年第二季的頭條新聞,不過中國市場這3個月也相當動盪,儘管中國經濟增長,上海綜合指數本季卻下跌23%。
《華爾街日報》30日報導,上海綜合指數今年四至六月的下跌23%,滑落到14個月低點,並進入熊市。上海股市主要的A股收在2,398.37點,今年迄今27%的跌幅,使其成為亞洲最弱的主要市場,也是世界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
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公司盈利仍然呈現兩位數字成長的情況下,中國股市仍然下挫。反映了中國投資人對一些變數的疑慮,其中包括北京冷卻房地產市場的效果,國家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維持經濟成長的能力,以及人民幣未來升值的影響。
由於投資人憂心中國下半年無法維持高成長,股市在最後幾個交易日連續6天下跌,跌幅超過7%。也讓投資人擔憂的是市場對中國農業銀行7月中旬233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可能會反應不佳,本週公布的訂價範圍低於預期。
近期而言,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投資人還沒有完全把大量的風險反映到股票價格上。他們提出的風險包括迫在眉睫的全國性房地產泡沫威脅,以及一些中國工廠的勞工動亂可能終結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
花旗集團大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Minggao Shen)認為,雖然中國的國內生產額和企業獲利今年上半年出人意外地恢復活力,真正的挑戰是在未來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如何維持這些數字。
隨著第二季的結束,一個新焦點登場:中國匯率升值的速度。
分析師對於北京將允許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以及對股市的影響意見紛歧,雖然上海股市在北京宣布放寬人民幣匯率彈性後於6月21日上揚了3%。不過這種興奮的情緒此後被經濟增長以及質疑北京匯率彈性承諾等更大範圍問題的疑慮取代。
另一個變數是工資上漲,這是一把雙刃劍。更高的工資符合中國的期望已久的發展:激勵這個儲蓄率世界第一國家的國內消費。
《彭博新聞》1日報導,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財金教授強生(Simon Johnson)說,中國人預期他們的經濟會走緩。
強生在接受《彭博觀察》節目採訪時表示,中國的銀行家和經濟學家預期,經濟於第一季以近3年最快的速度增長後將會走緩。中國統計局4月15日宣布,第一季的國內生產毛額比去年同季增長11.9%。
「我最近遇到最悲觀的看法是在北京」,上個週末在中國的強生這樣說。他認為中國無法維持以往的水平。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