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睡覺時作夢的狀態,似乎不適合用來思考重大的事情。然而,最新的研究指出,人類確實能夠在睡眠中,解決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問題,而且作夢本身的目的之一,可能就是幫助人解決在醒著的時候所面臨的難題。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最新報導,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巴雷特(Deirdre Barrett)指出,夢境經常是非常不合邏輯的一幕幕影像所組成,這使得夢中創新的思維具有相當的彈性,而且出現的時機碰巧能夠滿足生活中解決困難的需要。
貝瑞特在一項實驗中,要求受測學生挑選一個想要在夢境中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相當容易的,只是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她讓學生每晚就寢前,將精神集中在問題上。於一週內,約一半的學生在夢境中出現要解決的問題,約25%則會夢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貝瑞特也廣泛的審查科學和歷史文獻,找尋在夢中解決問題的案例。
她發現在這些個案中,幾乎各種類型的問題都有,從數學到藝術相關的問題,包羅萬象。但其中許多案例,須要作夢的人在大腦中將解決問題的答案予以形象化,就好像發明家描繪出一台新的設備一樣。
夢境中的活動是額外的思考時間,具備可以處理任何問題的潛力。然而,夢中的狀態是非常形象化,與欲解決的問題具有鬆散的關聯性,所以,我們已經可以充分利用它來解決問題。
貝瑞特的做夢理論,在今年5月份心理科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於美國波士頓舉行的會議中提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