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方政府面臨歐式債務危機

標籤:

【大紀元6月2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共部份地方政府負債過高,已經超過潛在的償還能力,可能引發一場歐洲式的債務危機,直接威脅國家經濟。近日的一份報告對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的審計後發現,去年政府性債務餘額總計達到2.7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各地融資平台的政府性債務占債務餘額的一半以上。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由地方政府成立的項目公司,它們向銀行申請貸款,籌集地方基礎建設所需的資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1994年中國開始實行中央地方分稅制之後出現。

據美國之音的報導,

分稅制導致國家稅收收入大部份歸入中央財政,而中國的預算法又禁止地方政府出現財政赤字,於是地方政府成立融資平台的做法就可以繞過法律限制,將大量債務從地方政府的收支平衡表上抹除。

根據銀監會的數據,到2009年5月末,全國各地的融資平台公司多達8000多家,其中以城投公司面目出現的縣級平台就近5000家。

中國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2009年度審計工作報告中說,部份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較大,有7個省、10個市和14個縣的債務餘額與當年可用財力的比率超過100%,最高達到365%。
該報告並未涵蓋全共所有地方政府。

根據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佈的最新數據,全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餘額不僅遠遠超出了上述數字,還是地方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

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教授史宗翰(Victor Shih)認為,實際數字甚至遠遠高於中國政府公佈的數據。他說,2009年底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規模高達11萬億元,到2011年底將達到24萬億元。

《中國即將崩潰》一書的作者章家敦也認為,中共審計署的報告低估了實際數字。他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規模本身很難追蹤,他相信就連中共也不清楚實際規模有多大。

他說,「目前來說,中國存在的問題一定非常大,因為你看到中共向經濟注入了多少資金,這也是為什麼2009年出現了股市泡沫,去年和今年又出現了房地產泡沫,這些都不是無緣無故自己就發生的事,而是因為政府注入的這些資金,而其中很多資金是由地方政府借的。」





地方政府成立融資平台的普遍做法是,將土地注入公司作為核心資產,然後以未來土地拍賣所得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進行基礎建設。這些融資平台期望從土地拍賣和建設項目中獲得收益,用來還債。



審計署的報告凸顯了中共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收入作抵押、大量舉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所造成的隱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謝國忠:中國工資 5年將增1倍
奧巴馬力促通過500億地方經濟援助案
州府舉債計劃被批玩騙術
距離學校太近 英國一外賣店被判違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