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誘惑與危險:安全措施(2)

標籤:

問題:不能負責

交易可以說是不受別人妨礙、立即可以產生結果的純粹個人抉擇。請記住,除非我們決定開始,否則什麼都不會發生,你希望延續多久,交易就會延續多久,除非你決定停止,否則交易不會結束。

所有的開始、中段和結束都是我們對既有資訊的解讀,再根據我們的解讀,決定採取行動的結果。我們可能希望自由決定,但是這點不表示我們已經做好準備,願意為結果負責。

交易者如果沒有做好準備,不能為自己的解讀和行動造成的後果負責,會發現自己陷在兩難的情況中:如果一種活動可以讓你徹底自由的決定,但決定的結果出乎意料,又讓人不滿意時,你卻不肯負責,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怎麼參與這種活動?

交易有一點很殘酷,就是如果你希望創造長期獲利,一開始,你就必須假定無論結果如何,你都要徹底負責。決定參與交易前,願意負這麼艱難責任的人很少。

避免負責的方式是採用完全隨機的交易型態。我把隨機交易定義為規劃差勁或完全沒有規劃的交易,隨機交易的方法沒有組織,考慮的市場變數沒有限制,因此不能讓你看出什麼變數長期有效,什麼變數沒有效。

隨機是沒有結構、不必負責的自由。我們交易時,如果沒有明確的計畫,又要面對無數變數,很容易會把我們滿意的交易,看成是自己的功勞(因為其中有「若干」方法存在)。

同時,我們很容易逃避責任,不為結果不滿意的交易負責(因為其中總是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變數,因此沒有事先考慮。)

如果市場行為是真正的隨機行為,那麼要創造長期獲利就很難。如果不可能創造長期獲利,那麼我們確實不必負責。這種想法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市場經驗告訴我們,實際情形並非如此。

同樣的行為型態會一再出現,雖然每一種型態的結果具有隨機性,一系列型態的結果卻具有持續一貫性(統計上的可靠性)、這是一種矛盾,但是採用有紀律、有組織又持續一貫的方法,可以輕易解決這種矛盾。

我和無數交易者合作過,他們會花很多時間,進行市場分析,為隔天的交易規劃,隔天卻沒有照規劃進行交易,而是做別種交易,通常是根據從朋友那裡聽來的構想、或是根據經紀商的明牌,進行交易。

我不說你應該也會知道,他們原來規劃、卻沒有進行的交易,通常是當天獲利可能最大的交易。這個例子說明我們很容易受到影響,進行沒有結構的隨機交易—原因是我們希望避免負責。

我們根據自己的構想行動時,是把我們的創意付諸考驗,我們立刻會得到回饋,知道自己的構想是否行得通,我們很難把不合理的交易成果合理化。

另一方面,我們進行事前沒有計劃的隨機交易時,要移轉責任,把差勁構想的責任歸咎於朋友或經紀商,會容易多了。

交易還有另一種個性,使我們容易逃避伴隨著訂定結構而來的責任,變成比較喜歡進行隨機交易:這種特性就是任何交易都可能獲利、甚至獲得龐大利潤。

不論你的分析很高明還是很差勁,不論你是否負責,你都可能碰上這種獲利豐厚的交易。

你必須耗費功夫,才能訂出成為長期贏家所需要的規律方法,但是你可以看出來,我們很容易愛上沒有紀律的隨機交易方法,不願大費周章,做這種耗費精神的事情。

問題:沉迷於隨機的報酬

很多人研究隨機報酬對猴子心理的影響。例如,如果你教猴子做一件事,每次猴子把事情做好,你一定都會獎勵猴子,猴子很快就學會把特定的結果,跟自己的行為聯想在一起。

如果猴子把事情做好,你卻不再獎勵猴子,猴子很快就不會再做這種事情,不會浪費精力,做牠們知道不會再得到報酬的事情。

然而,如果你開始這種實驗時,用的是純隨機程序、而不是用持續一貫的程序,猴子對喪失報酬的反應會大不相同。

你不再給猴子報酬時,猴子不可能知道做同樣的事情再也得不到報酬。過去每次你給猴子報酬時,報酬都是以驚喜的方式出現,因此,從猴子的觀點來看,猴子沒有理由不繼續做這種事。即使這樣做得不到報酬,猴子還是會繼續做這種事,有些猴子會一直繼續下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容易沈迷在隨機的報酬中。如果你要我猜,我會說很可能和我們碰到意外的驚喜時,腦中會釋出讓人欣喜若狂的化學物質有關。

如果報酬是以隨機的方式出現,我們絕不可能知道自己會不會得到報酬、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到報酬,因此花精神和力量,希望再度體驗令人驚喜的美妙感覺並不難,事實上,這種事情很容易讓很多人上癮。

另一方面,我們預期的特定結果沒有出現時,我們會失望、難過。如果我們再做這種事,得到的結果同樣是失望,我們就不可能繼續做我們明知會讓我們痛苦的事情。

上癮會成為問題,是因為上癮會讓我們陷入「別無選擇」的狀態。癮頭控制我們心智的程度越高,我們花在滿足這種癮頭的精力越多,我們對隨時存在、能夠滿足我們其他需要(例如信任自己、不要把太多資產投下去冒險的需要)的其他可能性,會忽視或鄙視,除了滿足癮頭之外,我們會覺得沒有力量採取其他行動。

對交易者來說,對隨機報酬上癮特別令人困擾,因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阻力,會妨礙我們創造長期績效所需要的心態結構。

問題:外在控制與內在控制

我們的教養把我們限制在社會環境中運作,意思是我們學到了一些思考策略,以便滿足和社會互動有關的需要、願望和欲望。

我們不但學會互相依賴,滿足我們完全無法獨立滿足的需要、願望和欲望,而且我們在這種過程中,學會了很多以社會為基礎的控制與操縱技巧,確保別人的行為符合我們的需要。

市場看來可能像是社會性的行動,因為其中有太多的人參與,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在今天的現代社會中,如果我們學會互相依賴,以便滿足基本需要,那麼市場環境雖然存在現代社會中,卻可以說成是心理上的蠻荒地帶,其中的每一個人都為自己的生存奮鬥。

我們不但不能依賴市場為我們做任何事情,而且要操縱或控制市場的行為極為困難。如果我們藉著學會控制和操縱環境,變成能夠有效滿足我們的需要、願望和欲望,卻突然發現自己身為交易者,所處環境對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卻不知道、不在乎或毫無反應,我們該怎麼辦?如果你說這種情形好像傳說中船沒有船槳,卻要上溯溪流一樣,你說的完全正確。

這麼多成功人士交易時虧的這麼慘,卻能夠創造其他成就,一部分要歸功於他們具有絕佳的能力,能夠操縱和控制社會環境,配合他們的需要。

所有的人大致上都學過或發展出若干技巧,能夠使外在環境配合我們的心智(內在)環境。問題是,這些技巧在市場上完全沒有用,市場對控制和操作不會起反應(除非你是非常大的交易者)。

然而,我們可以控制我們對市場資訊的看法和解讀,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改變、可以不控制環境,變成學習控制自己,以便我們對情勢應有發展的看法配合環境。

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最客觀的觀點看待資訊,而且可以組織和建立自己心裡的構造,使我們行動時,總是可以配合自己的最大利益。@(本文結束)

摘編自 《賺錢,再自然不過!:交易心理師教你戰勝心魔、培養贏家的習慣》 大牌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亞洲股市以高點收盤
全球經濟樂觀  亞股滿面紅光
房地美、房利美被取消掛牌
連漲3天  紐約油價收77.67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