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爾本地產投資實例分析

人氣 14

【大紀元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綜合編譯)一個34歲的年輕人,15年前以$11,000元起家涉足房地產,目前已是擁有3600萬資產的成功投資者。Jonathan Hallinan的故事也許並不是那麼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正如成功的路一樣,靠的是恆久的毅力和堅持。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據澳洲物業投資雜誌報導,Jonathan Halinan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白手起家,他沒有顯赫的背景或是雄厚的資金,在從事設計和投資房地產之前,他只是一名建築行業的木工學徒。

創業初始

Jonathan回憶說,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正是他學徒期結束,即將成為一名合格的木工時。「我當年19歲,手上積攢了$11,000元。從我14歲起,我就利用週末和假日的時間為叔叔們工作,幾年下來也是小有積蓄。我在生活中總是匆忙的往前行,因為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時間彷彿一直在催我,是該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時候了。」

「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我始終有一個哲學:置身於市場外的風險遠遠比在市場中的風險大。」Jonathan透露說。

由於自己的資金只夠支付定金和印花稅,Jonathan借了$81,000元房貸。2年以後,21歲的Jonathan開始在墨爾本RMIT學習建築管理,從此開始了他的工程管理事業。因為在建築業工作,所以以後的地產投資和開發就像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用投資利潤購買股票

23歲時,Jonathan已經積累了幾套房子,手上的積蓄也更多了。此時,他卻突發奇想,要去嘗試一下其它的市場,這一次是股票。

「我賣了幾套物業來籌集資金投資股票,當時是科技股繁榮時期,我賣了4套房子買股票。90年代末,隨著IT泡沫破裂,損失是慘重的。這個教訓教會我,要堅持我擅長的以及我懂的行業,那就是房地產。」

從此以後,Jonathan在股票市場也只是小試牛刀而已。「我的大多數投資都是房地產,因為它提供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沒有這種靠得住的收入,我不可能有條件嘗試其它的資產類別。」

避開印花稅

Jonathan很少買現房,都是自己開發,所以他只是在一開始購買土地的時候支付印花稅。Jonathan的策略是開發然後持有,因此無需發愁資本利得稅。稅務上的節約其實省下很大一筆開支。

偏愛「小」土地

儅談到土地的大小時,Jonathan承認,比較偏愛面積小、增值高的土地。
「我比較喜歡公寓和聯體別墅,因為相對於價格而言,它們有更高的投資回報和資本增值,特別是豪宅市場上佔地比較小的物業,增值非常快。」他說,「鑒於市場上的需求如此強盛,它們都可以被視作流動資產。」

負槓桿並不那麼好

很多投資者相信,負槓桿(Negative Gearing)是最好的稅收策略,但Jonathan卻不這麼認為,擁有超過3000萬的投資組合,他認為負槓桿太冒險了,不可行。

「負槓桿只有儅你的物業投資組合金額很小,而收入很高的時候才適用,因為你必須補貼不足的部份。」

即使儅投資規模很小時,Jonathan也傾向於正槓桿,因為他認為,負槓桿使負債過重,限制了投資組合的增長,也使現金流乾涸。現金流才是開發項目能繼續下去的保證,「資產數額其實關係不大,有的人可能擁有龐大的資產,但收入卻很有限。」Jonathan除了擁有固定的物業資產之外,還有正的現金流入賬,所以他的開發項目才能一直持續下去,保證了他今天擁有如此龐大的資產。

Jonathan解釋說,「除了房地產之外,沒有別的資產能帶給他每月持續穩定的回報,「我要做的只是時常檢查負債與物業價值的比例,並確保租金收入足以應付每月的還款。」

高收入地區意味著高增長

15年之內創下千萬家產,Jonathan的訣竅在於選擇高收入地區。富人區是他的首選,居民不是靠工薪收入,而是有其它穩定的收入來源。他相信這一點直接影響了該地區房價上漲的潛力。他透露,目前主要的投資都集中在海邊和市區近郊,因為這些地區租金回報更高,房價上漲也更快。

「我只在有名的、富裕的地區買地投資」。

只要看一下Jonathan的投資組合和資產負債表,他的投資策略就一目瞭然。成績最好的物業是在Brighton海邊的豪華物業,儅總裁們搬家時,都會選擇這些地方住,它總能吸引豐厚的租金。

「與低價的單元房相比,在過去10年裏,豪華物業價格上漲很驚人,」他回憶道。

這就是為什麼Jonathan如此偏愛Brighton的原因,Brighton和周邊地區集中了他主要的開發項目。

財務控制

為了將物業管理費減少到最小,Jonathan從來不開發高樓大廈,而且盡量避免電梯、游泳池和健身房這樣的昂貴設施。

關於貸款,Jonathan的策略是不要盯準一家,而是選擇很多傢金融機構分攤貸款,這樣能更好的控制資金和負債。

相關新聞
預期悉尼房價將進一步上漲
中國買家進軍澳洲豪宅 抬高物業價格
澳洲墨爾本地產拍賣一周回顧
維省官方房地產銷售信息拖後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