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丹,滕冬育多倫多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北美青少年手機用戶每人每天平均發送50條短信。1/3擁有手機的青少年每天發送100多條短信,短信已成為北美年輕人最流行的通信手段。不過,這種發展迅速的通信手段對青少年成長的利弊如何,教育界人士各有看法,有人認為應該對新事物採取開放心態,同時需要家長和學校的正確引導,把壞事變成好事。
手機普及 青少年發短訊交流頻繁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現,青少年的短信量急劇上升,超過了手機通話、即時通信、社交網絡和面對面交流。12歲至17歲青少年中有3/4的人擁有手機,並熱衷發短信,女孩通常每天接發80條短信,男孩30條。
研究中心表示,不同於打電話,短信可以在父母、老師或其他權威人物的眼皮底下悄悄發送,也不同於使用電腦,短信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發送。
在多倫多一家大型公司工作的瑪吉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兩個兒子都快到上大學的年紀了,這種年紀的男孩子是不會與家長溝通的,「好在他們願意發短信,我們互相之間就會發短信,這樣我至少能了解到他們在幹什麼,增加了一個和他們交流的渠道」。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卡羅女士表示,上班的時候,自己15歲的女兒經常會用手機打電話給自己。不過她們兩人也經常發短信,她認為發短信更方便,但卡羅同時表示,發短信時常會用縮寫的字,這樣可能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造成一定影響。
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事物
學生教育委員吳嘉鴻表示對這種現象不感到驚訝。前幾代人通過寫信、會見或打電話彼此聯繫,但忙碌的現代生活方式,意味著今天全世界的青少年希望更快地把他們的觀點進行表達。「尤其Twitter的日益普及,微博客要求用戶只用160個或更少字符進行表達自己的想法。
總體而言,短信讓青少年能夠快速方便地與他人溝通。即使有很少的語法或格式錯誤,只要可以將思想有效和高效地溝通,就關係不大。不一定非的要通過會議或電話進行交流。相反,短信是快速、安靜且可行方式。」他說。
吳嘉鴻認為使用短信利弊兼有。短信是青少年發表其簡潔觀點的新方法,通過這種髮式,他們可以前所未有的更緊密的聯繫周圍人。另一方面,由於太過使用短語和表情符號,許多青少年努力在寫學術文章時,避免提及俚語或其他不適當的短語或單詞。他們還失去了寶貴的人際技巧,而不是所依賴通過技術進行交流。
他表示,雖然家長和老師可能會擔心,因為處在數字化時代,他們必須接受這類的溝通,而不是試圖壓制發短信等新形式。正如電報是古老的時尚,需要以開放態度樹立和挑戰新的創新。重要的是要明白,今天青少年是通過技術學習。
吳嘉鴻也認為家長和教師也必須鼓勵青少年進行面對面交流,通過電話,或通過專業寫作,這些都是除了技術外,現實世界未來成功的重要溝通技巧。
多倫多教育局負責Trinity-Spadina地區的教育委員博爾頓(Chris Bolton)先生則表示,現在好像不僅僅是青少年,成年人也經常發短信,「當然,青少年不會在上課的時間發短信的。而在校外,這種新興的通訊方式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好是壞,現在還不好說」。
博爾頓指出,青少年在課堂上能學到足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因此我覺得發短信不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能力」。
教育界:需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此前,有醫生和心理學家擔心發短信過度可能會對少年兒童造成不良影響,這些影響包括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等,甚至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心理髮育,而醫生們則擔心發短信過多會造成拇指過勞損傷和失眠等病狀。
多倫多教育局Scarborough-Agincourt地區教育委員王(Soo Wong )女士表示,這一代的孩子和上一代不同,是伴隨著電子產品的進步而成長,她說:「電子產品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對此更加注意。孩子們不能一天24小時,每週7天都在發短信。」
王女士說:「我們作為成人,需要給青少年做一個好榜樣,同時正面的幫助他們。誰買的手機呢?12歲的孩子買不起這種電子產品,是父母買的。因此,父母在為孩子買手機時,就要設下一些規定,如12歲的孩子每天用(手機)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
王女士還表示,由於當今父母大多很忙,他們為孩子購買電子產品的一部分目的,是讓孩子們玩遊戲或看電視,不去打擾父母。她說,只要我們知道如何正確利用,電子產品就不壞東西,「我們是人,要控制自己的生活,我們需要讓這些產品改善生活,而不是讓生活變糟,重要的是要有限度。」
多倫多教育局士嘉堡和北約克區教育委員格蘭迪(John Del Grande)表示,雖然短訊、電郵等技術令世界變化很多,但還是需要有個平衡。當青少年進取商業社會,還是需要面對面交流的經驗。如果他們沉溺於電子世界,對將來生活會有影響。
「孩子們與父母之間需要討論一些特殊問題時,更多時候需要面談,這是更清晰且更專業的交流方式。」格蘭迪說。
格蘭迪說,孩子們如果過多使用電子產品,可能會影響功課,「每一種電子產品,比如手機、電腦,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父母不知道他們在房間裏做什麼,他們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們戶外活動也減少了,他們的朋友都在計算機裏。」
格蘭迪強調,需要正視電子產品對孩子們的影響。父母和老師教導孩子們正確的使用電子產品。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