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思源報導)目前,中國各級稅務部門陷入「該收的收不上,不該收的挖地三尺」的困局,對富人徵稅失靈,對小企業、小攤販徵稅苛刻的情況普遍存在。理應成為調節收入差距的稅收槓桿,非但沒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更加劇了貧富分化。
許多富人是靠偷稅漏稅迅速發家的
湖南爆出令人震驚的富人逃稅案。這家當地最大的檳榔企業關係到地方的穩定,是受政府保護的重點企業,結果成了逃稅大戶。企業向稅務部門申報的銷售額為1900餘萬元,而實際銷售收入高達2個億。
「1900萬元與2個億,相差10多倍,這中間的稅收流失十分驚人。如果沒有突擊檢查,這部份錢就直接進了企業主的腰包。」參與此次稽查的稅務幹部感歎,「現在的富人不是照章納稅發展起來的,很多是靠偷稅漏稅迅速發家的。」
湖南耒陽市是有名的煤礦產區,很多開礦的煤老闆是千萬億萬富翁,由於無法準確掌握這些人的資產狀況,稅收也很難落實。
大紀元記者致電耒陽竹市鎮鎮政府和稅務局問訊,他們都打著官腔避而不談。當地居民直言不諱:「煤老闆關係很硬,都有當官的做保護傘。稅務局的人欺軟怕硬。」 據悉,耒陽市公安局局長肖強涉黑案揭開了官商勾結、瘋狂斂財的冰山一角。
昆明雄苑經貿有限公司6年偷漏稅245萬元,遼寧、山東、河北……全國各地逃稅大戶屢見不鮮。
各種偷逃稅款手段
很多企業通過做假賬虛報銷售額和不開發票等手段,逃避稅收監管。不少企業老闆個人的購車、購房、吃喝等開支都從企業出賬。這樣,儘管個人工資收入很低,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高收入群體。對此,稅務部門乾瞪眼,沒辦法。
一些納稅人還通過多頭「收入」來逃稅。遼寧省本溪地稅部門就曾查處一起個案,當事人共有七處收入,每處都低於2000元納稅起征點,這樣儘管每月拿著萬元以上的收入,卻不交稅。
該收的收不上 不該收的「挖地三尺」
該收的收不上,但稅收的任務卻是層層下達,年年增長。為此,稅務部門就只好對不該收的稅「挖地三尺」,把著力點放在容易征管的企事業單位和小企業、小攤販身上,造成稅收對中低收入者管控苛刻,甚至出現收「過頭稅」的情況。對小規模納稅人管得過死,矛盾和摩擦越來越多,扼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據中國財政部公佈數據,2010年第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完成17702.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5.9%,同比增收4678.97億元。而中國2010年第一季度GDP較上年同期增長11.9%左右。這意味著國內企業民眾創造增長出來的錢都落入中共的口袋裡了,而且還要從國內企業民眾原來的利潤上搾取油水。
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如今的富人收入越高,越有資源和關係偷逃稅款,快速集聚財富。而本應獲得稅收支持的中小企業和小商販,卻被迫苛以重稅,難以為繼。這無疑導致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高收入階層有那麼多逃稅的,老百姓擔心一些稅收都被公款消費、挪用消耗掉,所以也覺得該逃稅。
中國基尼係數在10年前越過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後仍在逐年攀昇,貧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國際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業之間職工工資差距也很明顯,最高的與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體間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國有企業高管與社會平均工資相差128倍。
山西左雲近年來誕生了數以百計、身家億萬的「煤老闆」,但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400多元。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財富差距至少超過40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