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6日訊】為期兩日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落幕。因兩國關注焦點不同,首日對話除歐洲債務危機引起共同討論外,雙方基本上是各自表述。雙方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但雙方關注的重大議題卻「食白果」。
雖然中方對這場對話高度評價。內地官媒對此極盡渲染,新華網以「中國運籌大國外交」為題報道,隆重一時。法新社指,此次對話結果「無重大突破」。
據官方公佈,對話結果乏善可陳。兩國簽署八項合作協議,主要涉及能源、貿易、核能等,雙方關注的焦點話題,如美方關注中方的市場開放、人民幣匯率改革、希望中國參加制裁北韓、恢復兩國軍事交流等,不是被中方置之不理,就是回應空泛而老套。
同樣,中方要求美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要美方取消對華出口禁令、尊重中方核心利益(主要指台灣、西藏和人權問題)等,美方不是拒絕,就是以後再說,甚至不予理睬。
在為時兩日的對話中,中方稱,最大的得益是獲美方承諾將透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對蘋果日報表示,「合作的方式」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這一表述非常奇怪,因為市場經濟地位並不能在一朝一夕、以一個偶然的舉動就承認,可能是一種變通的方法,即通過商貿聯會的溝通努力,爭取在部分商貿活動中以市場經濟地位對待中國,但絕不是正式的市場經濟地位。
盡管中方要求華盛頓結束對軍民兩用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但是對話結束時,雙方都沒有就此發表進一步的評論。
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首先提出朝鮮半島緊張情勢,要求中方加入制裁北韓用魚雷擊沉南韓軍艦「天安號」的行動,也表示對人權問題的關注。作為北韓的長期盟友,北京在天安艦事件上至今仍未公開批評平壤,只是呼籲有關各方克制。
外界認為可能是焦點的人民幣匯率當天並無涉及。中方沒有就其匯率政策發表任何新的聲明。央行行長周小川只指出會重點考慮國內因素。
希拉裡在當晚記者會坦承,北韓及人民幣匯率等問題,是需要長期處理。
北京經濟學者茅於軾認為:「均衡匯率是最佳的,人民幣升值完全應該,對中國對美國都是利大於弊的。這個事情北京自己應該改正,現在的匯率是損人損己的,令全球經濟極大不平衡,中國兩萬多億外匯儲備這是大問題,最終對中國是極大損害,應該儘快轉入貿易逆差。」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亞洲貿易政策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北京不會在匯率問題上做出重大調整。北京以前就沒打算這麼做,現在由於歐元的不穩定,北京更不會這麼做。」
北京經濟學者仲大軍指,當局耗巨資搞高層對話,換來雞毛蒜皮的成果,「這樣的協議,完全可以讓職能部門自己去簽,哪裏用得著幾百高官橫跨太平洋,你來我往,興師動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