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分析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

人氣 3

【大紀元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帆綜合報導)第二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5月24日將在北京開幕,美國將由國務卿克林頓和財政部長蓋特納領隊,與中共國務委員戴秉國及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主持為期兩天的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學者認為,雖然美方派出有200位各級官員的龐大代表團,包括16至18位內閣成員,當是雙方的對話難有任何實際成果。

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的高級官員在5月19日的簡報會上指出,美中戰略經濟對話中,戰略部份將關注在金融問題、區域合作、氣候變化、北韓、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等;在經濟對話部份將重點討論有關貿易與投資壁壘;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增加中國經濟增長對內需的依賴等。

美國財政部中國事務高級協調員洛文傑(David Loevinger)說,奧巴馬總統提出的國家出口戰略,要在五年內將出口增加一倍,並增加兩百萬個就業機會。為實現這一戰略,美國需要更多考慮自身利益。「打破那些妨礙美國勞工和公司自由公正地進入海外市場的壁壘,確保目前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中國等大型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內需,是我們實現五年內將出口增加一倍目標的關鍵。」

然而,研究中國經濟與政治方面的美國智庫專家認為,雖然美方列出了一長串要重點討論的問題,但是對話恐怕難有成果。

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認為,在區域安全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伊朗與北韓的核問題。美國要想尋求中共合作,但卻未見開出任何交換條件。最近的北韓魚雷擊沉韓國海軍天安艦事件,調查結果剛剛公佈。美中雙方在此問題上都沒有清晰戰略。中方對此事件似乎毫無準備,讓人更加懷疑中共對北韓的控制力有多大。因此,他認為雙方都不會願意在這個複雜而棘手的問題上進行過多討論。

在經濟方面,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也進行了分析。他說,其中,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問題這是由國會方面推動的,奧巴馬政府並不願作什麼,財政部一直在推遲決定是否將中國納入貨幣操縱國。他說,人民幣小幅升值對於美中貿易失衡不會有根本影響。另外,他估計美國政府可能與中方已達成默契,因此本次對話中,這一問題不會有何進展。他預計中方最有可能就匯率調整做出承諾的時間將是在6月份的G20會議上,最遲不會超過9月份,也就是在美國臨近中期選舉時。

關於貿易與投資壁壘方面,主要焦點在中國在政府採購方面制定的自主創新政策。史劍道說,有關自主創新政策從2005年就開始存在,並不是什麼新鮮問題。美國企業界早就知道,只是最近由於經濟總體環境惡化,才忽然大聲抱怨。這也不是通過一次對話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至於兩國經濟的再平衡問題,外界普遍預期,蓋特納會利用目前歐洲的債務危機來說服中國,增加對內需的依賴,讓經濟重新達到平衡。但史劍道認為,「因為美國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怎麼樣」,所以很難在這一問題上給予中國壓力。

在去年7月的首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美方承諾採取措施增加國民儲蓄,並承諾在2013年前將聯邦赤字占GDP比重控制在可持續的水平;中國則承諾繼續擴大內需,增加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洛文傑在19日的簡報會上重申了美國政府控制財政赤字的承諾,但他強調,降低財赤必須要等到美國經濟徹底復甦之後。

那麼,美中經濟對話中,哪些問題應是雙方關注的重點呢?史劍道認為,與美國的國債問題一樣,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是潛在的地方債務危機。這種危機很嚴重,只是被暫時掩蓋著。要想讓經濟對話有意義,雙方應在這方面加以討論。

史劍道說,「在我看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並不是問題的根本,而只是根本問題的表現。核心問題是地方政府和銀行系統隱性債務的積累。這和美國面臨的問題一模一樣,只是隱藏了起來。兩國的問題都來源於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

最近幾年,為維持表面GDP的高速增長,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組建了很多投資企業,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據估算,到去年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大約八萬億元,到今年年底,會達到11萬億人民幣以上,成為是中國最大的金融風險。

史劍道預測,中美雙方都不願在戰略經濟對話中去觸及這一敏感話題。所謂戰略經濟會談恐怕還會是無果而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錦濤開微博 正值中美爭執 外界關注
美中或已達成妥協 推遲匯率報告
美國會呼籲中國提高核項目透明度
美中下月恢復人權對話  美將提網路自由議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